目前的大湾区,以全国0.6%的占地面积,贡献了全国12%的GDP。未来的大湾区,必须向有限的土地要更高的GDP产出。但是,当前大湾区城市普遍开发程度较高,根据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的研究报告,2018年深圳和东莞的开发程度已接近50%,远远超出国际城市开发警戒线30%;珠海、佛山也已超过35%。
土地警戒线告急,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对城市空间的需求迫切,给城市更新和“三旧”改造带来巨大的市场,不少开发商已经为大湾区的旧改进行储备。
记者了解到,以深圳为大本营的佳兆业,其在大湾区的土储货值近3400亿元,占全部货值的73%,其中深圳货值高达1600亿元,将近大湾区货值半数。在不久前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佳兆业董事局主席郭英成表示,佳兆业的旧改业务将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两个核心城市,以及惠州、中山等珠三角城市。
此外,在恒大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恒大董事局副主席夏海钧也表示,恒大在深圳已取得开发权的土地2900万平方米,未来以旧改为主。
在城市之外,规划纲要提出,大湾区要通过改造城中村、合并小型村等建设一批特色城镇、特大镇,实现超级城市群落的布局。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热词为“特色小镇”。虽然不同主管部门的表述略有不同,但始终未改其以产业为核心、以城镇化为目的、以提升整体面貌为硬性指标的宗旨。珠三角九市原本就城镇数量多、体量大,并且天生形成产业片区、产业带。来往于珠三角地区,无论是驾车还是乘坐高铁,往往在连片的工业园区和农民房中,不知不觉就从一个城市到了另一个城市。然而,从全国两批特色小镇名录来看,珠三角地区并没显示出其区域性优势。既因为特色小镇的样本发源于长三角地区,又因为受制于面积等硬性指标。
特色城镇建设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量身定做的集群发展着力点。特别是房地产与新兴热点行业的结合,被众多房地产企业看好。大湾区定位之一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工智能就是碧桂园战略布局的重要业务,集团计划5年内在机器人领域至少投入800亿元。
本土、外来房企激战
扎根于本土深耕的当地开发商,在粤港澳大湾区崛起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这些房企凭借地域优势,以大本营为核心,在深耕布局的同时向周边城市辐射发展。
以龙光地产为例, 截至2018年6月30日,龙光地产土储权益总货值超过6410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货值占比81%,无论是土储货值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比重,龙光地产在大湾区的投资布局均处于行业前列。
“龙光地产对大湾区规划的落地执行及发展前景颇为看好,未来投资发展的重点仍是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龙光地产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计划未来5年-10年内将大湾区的市场份额提高到10%,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龙头房企。此外,对于中国香港,此前龙光地产已经斩获的地块开发顺利,未来,公司依然会在包括香港在内的大湾区城市群,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而在外来房企中,以新中式住宅闻名的泰禾便是其中一位先行者。凭借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预判,2015年泰禾正式进军粤港澳大湾区,短短四年来,泰禾先后进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肇庆、惠州,占据大湾区11席重点建设城市中的8席,布局项目数十个,总货值超过一千亿元,成为湾区内千亿元级房企之中布局最佳的房地产企业之一。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泰禾+战略布局也在持续推进。在医疗、教育、金融和保险等多元化业务方面均有布局。泰禾集团方面表示,随着大湾区各城市的发展联动进一步深化,泰禾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各项业务可以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泰禾在湾区的综合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湾区9个城市中,香港、澳门和广州都是房价较高城市,尤其香港和澳门楼市均价一直处在高位。在这种背景下,产业外迁则导致购房需求外溢,同时带动了9座城市房地产交易的进一步联动。
记者曾在实地调研中获悉,珠海横琴与澳门一水之隔,房价却是澳门的一半,因此曾一度吸引很多澳门人来横琴购房。另以广州和深圳为例,东莞位于两个城市之间,正是产业外迁的聚集地,这也带动两个城市购房需求的外溢,因此近几年东莞楼市一度快速上涨,不少房企抓住机遇布局,资金周转变现速度加快。
对此,银河证券中山兴文路证券营业部渠道经理冯伟鹏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主线为房地产。该湾区的特点就是区域小,经济体量大,随着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对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人口流入趋势未变,区域内房地产市场仍有机会。
(房掌柜整理自界面新闻、证券日报、华夏时报)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