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德国诗人席勒曾说:自然只给了我们生命,艺术让我们成了“人”。一语道出了艺术之于生命成长的重要性。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艺术不仅仅是人们感知生活之美的方式,它更成为我们在精神领域塑造“健全人格”的成长工具。于是八年来,和乐中国秉承着“艺术点亮未来”的宗旨走进社区,始终致力于提升青少年艺术审美与人文素养,已成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性文化盛宴。2016年,和乐中国携手和基金,走出社区、走进大众,以更广阔的视野与公益情怀,为中国少年的艺术成长而来。
发布会场地
艺术培育,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权利
如今,文化艺术已成为一种生产力。放眼世界,文化、艺术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重要。少年强则国强,在物质环境优越的今天,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与艺术修养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即使是贫困偏远山区的儿童,他们得到帮助的也不应仅仅是物质扶助。
艺术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这个孩子来自哪里,无论他是什么身份,只要怀有一颗对艺术梦想憧憬的心,他都应有权利享受艺术教育,得到艺术熏陶。这便是第八届“和乐中国”举办的初衷。从社区走进大众,从城市走进乡村,将民俗的、现代的多类型艺术形式呈现给需要它的人们,发现并培养更多具有艺术潜质的少年。
不分边界,任何艺术都值得传承与发扬
或许艺术创作有高下之分,但艺术形式绝没有三六九等。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非凡的魅力,每一种形式都代表其源远流长的文化演变。它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它从自己的语言与角度去感知生活中的美。是的,放眼古今,无论是钢琴、芭蕾等精英化的现代艺术形式,还是戏剧、手工艺等中国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值得传承与发扬。艺术不分高低,没有边界,它是一种通行世界的文化语言,它印证了“越民族越世界”的永恒真理。
对话交融,一场传统民俗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碰撞
那些曾被誉为中国文化脊梁的艺术形式,大多已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代表着口传心授、匠心打磨的艺术态度,也渐行渐远。和乐中国携手和基金,为传承及保护各地珍稀的非遗文化,提升对民俗文化的审美意识,搭建青少年艺术平台。在科技、数字化的时代浪潮中,让中国民俗文化艺术,对话现代艺术;让交响乐与民族舞同台辉映;让风笛与长箫在指尖飞扬;让高亢的咏叹调与悠扬的山歌和鸣……唯有对话交流,方能让少年更好的感受艺术熏陶,唯有碰撞才能让艺术本身焕发新的生命力。
2024-03-05 12:53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