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深楼市表现:量缩价稳,房价差在缩小
莞深楼市双双“量缩价稳”:东莞与深圳一季度楼市表现出相同走势:量缩价稳。深圳成交量连续5个月回落,第一季度大幅萎缩八成。东莞自去年10月限购后成交量持续回落,直至3月回暖反弹。深圳与东莞房价连续6个月分别稳定在5.5万元/平方米和1.6万元/平方米上下。
东莞房价表现强稳,莞深房价差缩小:相对深圳而言,东莞一季度房价表现强稳,涨幅远超深圳,直接导致东莞与深圳的房价差缩小至2015年水平,东莞房价后续上行幅度将受到限制。
供需双降 房价整体企稳
受政策调控影响,供需双降:2016年四季度全国掀起新一轮政策加码浪潮,东莞出台历史上首次楼市限购政策,楼市观望氛围浓厚,供需双降。第一季度东莞楼市供应量同比减少约四成,成交量同比减少约六成。
房价总体呈现平稳:2017年一季度东莞一手住宅签约均价约15810元/平方米,同比涨37%,环比微降2%。房价的企稳主要受低库存及城建利好支撑。
3月“小阳春”行情浓烈,楼市成交强势回暖
受“两会”期间众多利好消息刺激,3月楼市成交强势回暖:“两会”期间如“房产税今年不审议”、“粤港澳大湾区”、“产权无条件续期”等重磅信号,在舆论的过度解读及大肆渲染下,楼市热情被瞬间点爆。尤其东莞独有的区位及今年众多城建利好,3月东莞楼市出现一股强烈的“小阳春”行情,成交量创过去5个月以来最高。
东莞房价稳中有涨:2017年1-3月东莞新房价格分别为:15547元、15579元和16025元,呈现出“稳中有涨”趋势。房价连续7个月处于1.55-1.65万元高位盘整状态。
区域成交:受供应影响,临深和临广水乡片成交比重上升
临深和临广水乡片供应充足,成交比重上升:2017年第一季度临深和临广一手住宅新增供应6093套和1174套,全市比重分别为65%和13%。在总体供应不足局面下,直接导致了临深片及临广水乡片成交比重明显上升,两大片区占据全市74%市场份额。相对而言,一线临深如塘厦、凤岗、黄江、长安等成交量偏平淡,二线临深如沙田、大朗、大岭山、虎门等表现突出。市区成交市场比重压缩至5%,主要受供应不足影响。前十区域仅莞城区垫底。
库存:库存平缓上升但仍处低位水平,支撑房价
截至2017年3月底,东莞一手住宅库存面积约336万平方米,按照过去2个月、3个月和6个月平均消化速度测算,去库存时间分别为9.3、9.8和8.2个月。虽然较一年前最低位272万平方米、2.6个月(按6月平均数)有所上升,但总体仍处偏低水平,支撑房价上升预期。
房企:市场集中度快速上升 “万碧”市场占有率达4成
房企市场集中度快速上升:2017年第一季度东莞销售前十房企市场占有率达58%,较去年同期的42%大幅增加16个百分点。其中主要变化在于前1-2名,第3-10名市场比重变化不明显。。
“万碧”市场占有率达4成:2017年第一季度碧桂园以48.6亿元,22%超高占有率,代替万科成为东莞销冠。万科地产以约35.6亿元、16%占有率排名其次。两家房企市场比重高达38%,而在一年前这一比重仅16%
供应结构:100-120平米刚需户型供应比重增加最明显
“二孩”放开,减少两房户型开发:“二孩”政策放开后,受需求量影响,2017年第一季度80平米以下两房户型供应比重仅占9%,创历史新低。政策抑制投机及多套房需求,导致18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开发量连续4年回落,创历史新低。
100-120平米户型供应增幅最明显:90-120平方米供应比重最大,达50%,创历史最高;迎合市场主流需求,开发商加大100-120平米首置刚需及首改刚需户型开发,供应比重达24%,较去年增加6个百分点,增幅最明显。
综述小结:政策高压下,量缩价稳
n 受2016年四季度始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多轮政策高压下,莞深楼市表现出“量缩价稳”态势。
n 受利好消息刺激,3月东莞楼市成交强势回暖,在低库存下,房价总体“稳中有升”。
n 在供应偏紧态势下,供应量直接影响成交量,第一季度临广水乡片区成交表现突出。
n 房企市场集中度快速上升,万科、碧桂园合计市场占有率达4成。
n 受“二孩”政策影响,100-120平方米首次及首改刚需产品开发量上升。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