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齐飞……华阳湖碧道是东莞治水攻坚成效的缩影,也是东莞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五年来成效显著的生动注解。
2016年12月,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五年来,东莞河长制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健全,构建了以市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第一总河长、总河长的三级河长体系,着力解决河湖管理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河长制”推动“河长治”,“河长治”促进610条河涌“水清岸美”,在全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中获评“优秀”,荣获“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提升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东莞营造了“全民治水合力治水”氛围
市领导挂点督导河涌整治
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从2016年起,把全面推行河长制作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力促进改革落地生根、取得实效,营造了浓厚的“全民治水合力治水”氛围。
市领导担任市级河长,明确由市委书记任市第一总河长、茅洲河第一河长,市长任市总河长、石马河第一河长,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等党政领导分别担任五大流域的市级河长,高位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
市四套班子领导挂点督导重点河涌。为坚决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创新实行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挂点督办重点污染河涌治理,坚持每年挂点督导污染较严重、治理难度较大、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重点河涌。其中,2020年,市四套班子领导挂点督办42条重污染河涌整治,全年挂点督办100次,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124个,充分发挥了“头雁”示范效应。
东莞市河长办建立健全基层河长考核制度,建立月度约谈工作机制,出台全市基层河长水质考核评价方案,压实了基层河长对水质改善的责任。将水质考核评价纳入市河长制考核体系以及镇级河长个人考核体系;对基层河长开展述职评议,要求所有基层河长结合年度工作进行述职,随机抽取部分镇村级河长进行“面对面”述职。加大个人履职不力的追责问责,强化责任落实,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加快转变。
建立健全三级河长体系,全市全面建立市、镇、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669条河涌都有了守护它的“河长”,全市共设立河长1044名、湖长33名,实现全市河湖管理保护责任全覆盖。在2020年,东莞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超过5.56万人次,发现解决问题超过2.03万个,河长履职效能持续提升。
▲黄沙河同沙段消除黑臭,重现水清岸美景象
610条河涌完成综合治理
一条条河涌重现“水清岸美”,彰显的是“十三五”期间东莞水环境治理取得的显著成效。
东莞坚持问题导向、因河施策。对污染河涌进行综合治理,按照“一镇一方案”“一河一策”的思路,推进全市建成区和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对全市污染河涌进行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河涌水质,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成立市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茅洲河、石马河、东引运河—寒溪河、东江下游水污染治理现场指挥部,分流域对重点河流开展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积极开展河湖管理保护工作,按照“河内(含滩地)无乱占乱建,两岸路通达”的要求,对全市669条河涌(1146段河段)两岸进行清理。对全市河道管理范围内182个砂场进行清理整治,取缔洗砂场,保留部分堆砂场和自用砂场。定期组织水陆两路例行巡查及深夜伏击,不定期加强夜间水事巡查执法。河湖“清四乱”工作于2020年5月底全部通过核查销号,完成全市河道管理范围内182个砂场的清理整治工作,保留29个堆砂场、37个自用砂场,取缔全部洗砂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完善“三位一体”的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体系。进一步提升河湖水质,深入开展美丽河湖创建行动,大力推进河湖生态修复、生态改造,提升河湖水生态环境。大力推进连片水环境水生态建设,打造若干个千亩以上的城市湿地公园、十里以上的滨江生态廊道。
5年来,东莞新建污水管网1.2万公里,610条污染河涌完成综合治理,重现“水清岸美”景象;22条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并逐步实现“长制久清”。全市9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保持达标,茅洲河、石马河等重点流域水质全面达标,2020年国省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改善幅度排名全国第三、全省第一,全市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改善。
▲同沙生态公园环湖碧道
高标准建成碧道逾140公里
优美清澈的河流湖泊是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期盼。东莞在水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护修复,积极推进碧道建设,注重“人水和谐”,完成碧道建设140多公里,让群众拥有更多生态环境获得感和幸福感。
高标准建设东莞碧道,将碧道建设作为水环境治理的升级版高质量推进。东莞通过河湖大保护、生态大修复,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东莞碧道。制定了“一环一网、多廊串珠”的碧道建设总体布局,明确到2022年完成不少于350公里,到2025年完成不少于600公里,到2030年建设1000公里的碧道建设总体目标。
2019年5月,东莞麻涌镇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及麻涌河一河两岸纳入省级万里碧道试点。2020年,东莞把“加快‘万里碧道’建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粤韵芳华香两岸、一带碧水映古梅”为主题,重塑“江水绕村榕树绿,塘鱼鲜美荔枝红”的田园风光,统筹治水、治城、治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一流水岸。
2020年4月,18.3公里的华阳湖碧道完成建设。碧道以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和麻涌河一河两岸为载体,以“游龙披锦、云舞泽涌”为设计理念,融合麻涌文化特色、岭南水乡风光和华阳湖生态本底,通过实施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等五个方面17个具体项目建设,实现治水升级,改善周边群众人居环境,带动产业升级。
华阳湖碧道建设已成为东莞全面推行河长制的生动实践,巩固和发展治水成果的典型缩影。其实,万里碧道建设只是东莞推进河湖治理的其中一步。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东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中央和省河长制工作部署,全面统筹,系统谋划,高位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目前,东莞按照“一环一网、多廊串珠”总体布局,以东江干流、东江南支流、东江北干流、石马河、茅洲河、东引运河和寒溪河等7条主干碧道建设为基础,同时开展水乡河网碧道建设。对碧道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岸边带景观绿化、慢行道和配套休憩设施建设等,到2022年,东莞建设不少于350公里碧道;到2030年,碧道建成长度达到1000km,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幸福指数。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