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足够闭,分辨足够水
经济学里有一个词叫“信息不对称”,买卖双方就存在信息不对称,一件商品,卖方进价一元钱,卖十元钱,买方对该商品的“行情”一无所知,拼命砍价,砍到五元,以为差不多了,仍然被卖家赚了数倍的钱,这就是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后果。
要做愤青,必须做信息不对称中的劣势者,也就是信息足够闭塞,知道得越少越好,“不可使知之”是最好的。或者只接受单一的信息源,并形成了固定的接收模式、解读模式。一旦接收信息多了,他就乱了套,不知道哪个信息是真,哪个信息是假,对于真实的信息,他们首先是表现出震撼,然后很本能地用原有的信息来防守反击新的信息:“你的信息从哪里来的?怎么能是这样的?”
倘若你处在这样一种信息接收和处理状态,尤其是对现代政治文明理念闻所未闻,也不感冒,那好,你已经有做一个合格愤青的重要条件了。
三、血液足够热,理性足够少
这是做愤青的一个重要指标,那就是说,做愤青一定得有点“血性”和“血腥”,有点不怕死的“拼命三郎”的味儿,要敢于上街打砸抢,敢于堵家乐福的大门,敢于用大粪浇“汉奸”家的门,敢于拿命去跟“日本鬼子”拼。没有“骨气”与“血性”的人,被愤青视为不配做中国人,理所当然地,不会被愤青欢迎加入他们的光荣集体。
不过这些热血表现出的必须是强烈的非理性狂热与冲动,任何疯狂的行为都不经大脑的思考,全然像条件反射。如果你发现自己面对一件事情只被情绪所支配,血压可以一下子蹿升上去,做出粗鲁莽撞的行为,就特别适合做愤青。
四、口腔足够臭,骂人足够狠
人不免会愤怒,愤青也一样,如果我们对于不公平毫无愤怒,那只会助长不公平这股邪气。对不公平表达我们的愤怒,恰恰是负责任的表现,是推动社会向好的力量。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社会里,人们对任何不公平、不公正表现出漠然处之会是怎样一种可怕的情形。所有人都沉默,才造就了无声的社会。
对于不公,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愤怒不等于粗暴与野蛮行事。对于不公平,我们可以去论理,可以去申诉,可以去抗议,也可以去打官司,用一种文明的办法来寻求解决,而不是用粗暴的方式对待。
而很多愤青不一样,经常表现得像流氓一样,通过骂人、打砸来表达愤怒,而且满嘴喷粪,骂得特别狠毒。他们跟人辩论时,既不拿证据,也不进行逻辑论证,只是用辱骂来代替讲理,用口头暴力来封堵对方的嘴巴。
当年,马寅初发表人口论遭到批判,北大校园里贴满了北大愤青写的批判马先生的大字报。马先生每天都去看大字报,看学生们怎么批驳他,结果令他失望不已。他说,自己身为北大校长,培养出来的学生没一个能从理论上驳倒他的,都是标语口号式的谩骂。他这个校长太失职了。马先生发现,他能做的只有帮学生检查错别字,圈好,让造反学生回教室重抄一遍。
倘若你在与人辩论时喜欢胡搅蛮缠,为了反驳而反驳,为了反驳而骂人,为了骂人而且说脏词,已经显露出做愤青的天分了。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