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全市2263公里的绿道网建成后,市民出门5分钟就可上绿道体验或锻炼了。
昨日,东莞市总规委员会2011年第一次会议召开,副市长梁国英主持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4个项目,除了绿道网外,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新校区将建公交首末站;大朗镇则“借势松山湖、对接松山湖、融入大市区”,建生态科技新城;望牛墩则将利用未来的交通优势,这个水乡新城有望成为新的交通枢纽。
2015年市民出门5分钟就能上绿道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在昨日的会上获审议通过。
根据规划,全市绿道网整体覆盖率0.9公里/平方公里,总长约2263公里,其中区域绿道225公里、城市绿道781公里、社区绿道约1257公里。到2015年绿道网建成后,市民5~10分钟内可达社区绿道,15分钟内可达城市及区域绿道,方便市民日常出行、休闲锻炼。
规划提出,今后城市绿道将与轨道交通、国省道、城市干道有相应的衔接。而绿道设置交通换乘点或设置驿站,可提供自行车租赁、停车等服务。东莞城市绿道将分为5个片区,沿线兴趣点约173个,形成绿道网联通脉络。
绿道建设将以市区绿道网为核心,东江综合景观带和南部山岭风光带为依托,形成中部、莆田、山林、水乡和沿海5个片区绿道环。
城市学院新校将设公交首末站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新校区规划研究及生态线调整》昨日也顺利通过审议。
城市学院新校区位于寮步西侧,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小坑村范围,占地面积1200亩,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规划提出,新校区计划招生总规模为2万人,而教工预计为2000人。
规划称,新校区的选址是合理的,但是现在的市政交通条件较为欠缺,政府近期需要进行一定的投入以满足校区的交通、市政、公建配套支撑条件,弥补地块的缺陷不足。
不过,考虑高等院校学生以公交出行为主的交通出行特征,规划建议增设公共交通设施及线路,同时加强学校与轨道站点的联系。比如,开通连接市中心区、寮步镇中心区、莞惠深城轨寮步站、周边及市区各大客运站的多条公交线路;建议在新校区与市第六中学之间建设公交首末站与社会公共停车场;在校园主出入口与北次出入口之间设置公交中途停靠站等。
有规划委员表示,新校区最好腾出一块地来建公交首末站,同时,建一个公共停车场。
大朗松山湖将构筑“松大城市地区”
《东莞市大朗镇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昨日以全票通过。按照规划,到2020年,大朗镇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47.24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为45万人。规划中的大朗城市是集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产业重镇。
规划称,大朗将以“借势松山湖、对接松山湖、融入大市区”的城市发展战略为指导,通过产业协作、设施配套、环境提供等方式,整合空间资源,提高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与服务水平,提升整体环境品质,构筑“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松大城市地区。
未来大朗将形成“一个中心三个聚焦点、五区一带”的城镇空间格局。
有规划委员建议,大朗应主动对接松山湖,因为松山湖今后将成为我市的高科技产业中心,又一城市中心区,而大朗则可以将自己定位为松山湖的副中心区。大朗的规划应主动融入松山湖的规划。
一个中心,即以长盛广场为龙头的商贸文化中心区;三个聚焦点,即以毛织贸易中心为龙头的毛织工贸片区,以商会大厦为龙头的新行政服务区,松佛片区创意产业孵化基地;五区即五个城市功能区,分别为中心城区、毛织工贸片区、松佛产业片区、富民产业片区和象山产业片区;一带指位于镇域南部的生态景观休闲带。
大朗“一个中心三个聚焦点及五区一带”
望牛墩今后将成交通核心地带
昨日通过审议的《东莞市望牛墩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提出,与过往相比,目前望牛墩的区位发生明显变化,望牛墩要从过去由“片区+块”的布局,走向“组团式”布局,最终形成“一心两廊四支点五片区”。规划预测,到2015年,望牛墩的人口规划控制为12万人,到2020年,规划16万人。
交通无疑是望牛墩未来发展的最大亮点。规划称,望牛墩要结合轨道交通线网及站点的选址建设,强化与区域路网的衔接,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
目前,穗莞深轨道,将在大洲路交汇处设一站点,市域轻轨道交通R1线和佛莞-莞惠城际线选线及望洪枢纽站的站点论证工作正在展开,将配合城市轨道交通部门做好选线工作,预留走廊位置和站点设置。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韩任海表示,望牛墩今后应该是一个交通核心地带。比如,市汽车西站已经选址望牛墩,而几条城轨及市轻轨的交汇点望洪枢纽站也设在望牛墩与洪梅交界处。
省里还批了一条沿海公路也途经这里。今后,望牛墩这里可以做到铁路、轻轨、陆路交通的无缝对接。“不过,在这个规划中,没有完全把这些考虑进去。”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