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圳宝安区沙井的一处社区,健身房、游泳池、花园、网球场等配套实施俱全,而这里的房价还不到4000元/平。
这部分楼房由村民和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加盖,这在深圳被称为统建楼,在其它地区则被称为“小产权房”,
本报调查发现,深圳沙井的统建楼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除社区每户居民可以分得1-2套外,规划时还会多出部分“内集资房”。
这部分集资房,由村集体经济股份公司成立专门机构销售,每位有户籍的居民都是公司股东,售房款作为公司收入,每年年终分红。
据当地人介绍,购买此类房子可以和村集体经济股份公司协议,由律师公正,成为本公司“形式上的股东”,保障拆迁时获得政府给村集体经济股份公司的赔偿。
规划内的“集资房”
记者来到一处统建楼社区,数十栋三十多层的楼宇顺序排开,进入社区就可以听到非毛坯房子发出的刺耳声音,部分非毛坯好的房子陆续有人入住。
“我们社区规模在沙井属于中等偏上,面积近4平方公里,本地人口1900多人,外来人口80000人,新建统建楼大概60万平方米。”该社区负责人黄文龙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建设统建楼时,社区首先汇总每户居民的需求,在做总体规划时多划出1/3用于出售,被当地居民称为“内集资房”,也就是小产权房。
“一般的社区都会规定,整个统建房的四分之三是绝对不能卖的,属于本地村民才能分得的房子。”当地人告诉记者。
由于这部分房子都是村集体产权,“买”这些房子可以永久居住,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产权。
深圳目前给违建农民发放的是“绿本”,与普通房产证不同,此类房子不能上市交易,只是确权。记者了解到,沙井社区这部分小产权房目前还没有拿到绿本。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收紧,深圳沙井的统建楼开始紧俏起来,每天都有一些来这里询问价格的人。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一位购房者,以不到20多万的价格购买了一套70平的房子,还可以在两年内分两次付清。
创收解决就业
当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统建楼的初衷是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
“我们老百姓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房子,这种事情很合理。”深圳市沙井街道某社区负责人黄文龙告诉记者。不过,他也承认“这个事情合理不合法”。
从2004年开始,深圳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把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全面转为国有,同时村民也相应的转为市民,并取消了村委会,村委会改成了社区居委会,这就意味着从农村到城市的过渡。
按照2004年深圳市城市化的相关规定,每个“村改居”的社区有三年过渡期。过渡期间,社区的治安、教育、就业、社保等等问题由以前的村委会,也就是村委会成立的村集体经济股份公司来负担。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