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紧的“最后一根稻草”
6月28日,平安信托推出“平安财富·安城1号房地产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项目开发商是总部位于杭州的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融资规模约8.6亿元,客户年化收益率高达25%。
“我了解的一些开发商愿意给的借贷利率:短期高于36%,长期高于24%,也听说过更高的,但没确证。”乐港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CEO陈龙在微博中如此点评,“前几天我收到了销售绿城平安信托产品的手机短信,我的判断正在成为现实,即:绿城可能熬不过这次危机。”
监管层也看到了这种风险,进入今年以来,几乎隔三差五就会传出房地产信托被叫停的消息。
此前有消息称,从6月17日起,国内主要信托公司已经暂停除保障房以外的房地产信托业务。一名大型信托公司的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银监会目的很明确,让一部分小房地产商‘死掉’。这次喊停是动真格。”
这次监管层并未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而是采用了电话逐个通知,通过非文本通知的暗示,将相关业务暂停,这就是业界俗称的窗口指导。
此外,监管层还要求今后信托公司凡涉及房地产相关业务,都要到银监部门逐笔审批。而在此前,这类信托计划采取的方式都是信托计划发行后再向监管部门报备,“由事后报备到事前审批,这意味着银监会有意用审批权卡住我们。”一名大型信托公司高管表示。
“这可能是我们今年最后一个房地产信托项目。”华润信托一名理财经理向客户介绍一款地产信托产品。
这其实并非监管层第一次“叫停”房地产信托,早在2010年2月,银监会也已出手控制。去年末,银监会又曾发出了一份《关于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这份看似平常的文件,却成了套在信托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头上的紧箍咒。对于地产信托产品,银监会要求明确是“真贷款”或“真股权”。但对于信托公司,恰恰两面都“真”不起来。
若真贷款,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满足“四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齐全、开发商或其控股股东具备二级资质、项目资本金比例达到国家最低要求等条件。同时信托资金也不得发放土地储备贷款。前述地产股权投资机构高管坦言,“开发商做信托项目,往往是四证不齐、自有资金不够30%的情况。”因为如果四证齐全、自有资金满足条件,“开发商就直接找银行贷款了”。
若真股权,则必须做到同股同权。但上述投资机构高管指出,“开发商不可能舍得让信托投资人分享股权带来的收益,因为他只是临时缺钱借一笔钱罢了。”这位负责人说,虽然行业里主要是股权信托为主,但“实质上就是贷款,所以被停掉”。
“我们只是接到监管层的口头通知,并没有出台正式文件叫停房地产信托计划。”国内一家大型信托公司的高管向记者表示,暂停和叫停是两码事,监管层也是基于风险的管控。而据国内一家财经媒体调研显示,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开始暂时停止房地产信托计划的成立,分别是华澳、兴业、中海、华宝、平安和爱建信托。不过,平安信托等多家公司则表示,他们已接到监管部门关于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窗口指导”,但并非完全叫停。
多数受访者同时也表示,眼下,房地产信托这个被业界誉为开发商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正在悄然紧绷。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