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东莞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国内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楼市调控促降价治标不治本 住房“公平”是关键

来源:观点地产网  整理 东莞房掌柜  2011-08-03 08:48:51
[摘要]过去有一句话:“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现在也有一些人认为:你看道路更宽了,你的房子更大了,你都有轿车了,你不再愁吃穿了,干嘛还要抱怨呢?其实,这是典型的主仆思维,好像人们得到的这些是谁赐予 ...

  过去有一句话:“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现在也有一些人认为:你看道路更宽了,你的房子更大了,你都有轿车了,你不再愁吃穿了,干嘛还要抱怨呢?其实,这是典型的主仆思维,好像人们得到的这些是谁赐予似的。老实说,人们抱怨的不简单的是仇富还是贫穷,而是公平和正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的这一观点在现代社会经常受到一部分人的批判,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平均主义会造成普遍的懒惰,使整个社会失去进取心,永远停滞在贫穷的阶段。而“不均”即不平等则可以刺激人们去竞争,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最终可以使整个社会摆脱贫穷。

  这种观点看上去好象是很有道理的,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孔子的“均无贫”的观点恐怕也不无道理。因为“贫穷”只是一个相对的和主观的概念。“不均”才是现实中一个绝对存在的差距。我们今天回头看几百年前的人类的生活,会认为他们是“贫穷”的,但在当时他们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贫穷”的。现在生活在富裕地区的人们也许自以为是“富”的,但是安知在百年之后不被那时的人认为是贫的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贫寡”与“不均”其实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贫与寡的感觉,就是因为“不均”的存在,没有“不均”就无所谓“贫寡”。

  这个道理应是最高统治者最应明白和致力的。但这个最基本的道理却往往被忽略,或者有意无意制造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由此引发社会不安,动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自有人类始的整个原始社会,人们都过着没有“贫穷”的生活。贫穷只是到了人类开始所谓文明进步的阶段之后,也就是人类社会出现了“不均”之后,才产生的。因此,只要不均存在,贫穷也就存在。想要通过拉大“不均”的程度来解决贫穷问题,就好比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今年以来,调控措施可谓频出,年初的“限购”,近期的“反暴利规定”、“一房一价”、“鼓励央企参与保障房建设”等等。温家宝总理多次明确提出“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问题是房价真的压下了,老百姓就能买得起房子了吗?相信不会有多少人会相信的。

  关于房价上涨的问题,论述已经汗牛充栋。那么,在高房价的条件下,究竟有没有一种“低成本生存”的可能呢?如果说,政府一直把民生的焦点聚焦在“温(住)饱(食)”上,我们有什么理由怀疑,这种“温饱”是不可实现的呢?

  人,只有在基本生存条件得以满足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对社会产生更多更大的需求。当新的需求产生时,人们才可能按照自身能力去满足这种需求,这就好比很多年以前没有电视,当电视出现后它会耗费一些家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积蓄,但这却不足以动摇这些家庭的基本生活基础。

  有人说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将会有更多的人买得起房,事实上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刚需正在犹豫与观望,买房的人不是增加了而是大量的减少。保障房的限制收入门槛已经掩耳盗铃了很多年,真正需要住房保障的人基本上是很难符合这种购房要求的,而很多本符合要求的人却一次又一次的混入受保障的行列,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把房价问题经济化本身是不会有任何积极的结果,只能徒增更多人诟病。只有将住房“公平”问题纳入到国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时,住房问题才有可能根本解决。

分享到:
责任编辑:叶娓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阅读过本文的网友还阅读过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国有大行集体表态:化解房地产风险
  2. 2东莞城区笋盘大盘点!2.5万套选1套 不能随意
  3. 3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将实施 广州-东莞段由广深珠公司负责
  4. 4广东:9月个人房贷新增344.82亿 扭转前两月负增长态势
  5. 5央行行长潘功胜: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
  6. 69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7. 7【每日网签】东莞住宅10.16成交住宅141套,面积16004.8㎡
  8. 8多地土拍规则调整不再设置上限价格 取消土地限价会成趋势?
  9. 9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露面 前往顺德北滘南平路项目工地调研
  10. 10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分三类实施 已入库162个项目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