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生计如何保障
“如果是修公路、修水渠,要我们干什么,我们二话不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但如今要用近600亩的良田和湿地建酒店,我们不同意!”村民纷纷表示。
有村民说,祖先们留下的不只是农田,更是美丽舒适的环境,村民们现在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不习惯城市的喧嚣,只喜欢黄昏时在田边散散步,在草地上放放牛,老人和孩子在自家门前自得其乐。
按照补偿安置方案,土地的补偿标准为每亩5.12万元,青苗补偿费为水田每亩1000元,菜地每亩1200元。给予被征地村组综合补助费每亩1.2万元。征收土地范围内地上附着物及果木的标准,参照《大丽高速公路(大理市段)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补偿规定执行。
村民们算了算,几项补偿加起来,每亩地补偿大约6万元。“这够一家人用几年?用完以后怎么办?”村民担心。
周丽玲告诉记者,政府做事都是把群众利益放到首位的,引进酒店项目也是为了带动农民致富。酒店建好后,投资商承诺会优先使用本地劳动力在酒店工作,可解决2000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农民失地后,将按照大理市2008年开始实施的《大理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可按月领到补助金。
该《办法》规定,60周岁以上的失地农民按规定一次性缴费1.5万元,所需资金由大理市人民政府、村集体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由大理市社保直接按月发给160元的基本生活补助,直至终老。年满18周岁且不满60周岁的农民,政府对其实施定额补助,一次性补助7500元,剩余部分由村集体和个人各承担50%,60岁后可根据所缴纳的保险费计算相应的待遇,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直到终老。
但村民仍然担心,这些承诺可能都是空话。也许一些年轻人会被安排工作,但这会不会是临时的,“想用就用,想开就开”?老人和小孩怎么办?实际上,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本来就可选择去外地打工,但他们也有老的时候,到那时,家里地又没了,到哪儿讨生活去?
基本农田还是建设用地
本报记者在村民拿出的土地承包经营证上看到,拟被征收的土地属于基本农田。村民也告诉记者,地里原来有一块“基本保护农田”的石碑,自从红树林项目开始勘察并计划实施以来,这块石碑就不见了。
国务院1994年颁发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但周丽玲和大理市国土资源局规划科科长张克生却告诉记者,这块土地已调整为预留建设用地。张科长介绍,红树林项目所涉及的土地在全国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2006-2020)时,就调整为建设预留用地,不过这块预留建设用地还是归集体所有,并没有转为国有。记者问这块土地是否还是基本农田,张科长回答说是“一般耕地”。
“基本农田什么时候转成建设用地了?我们咋不知道?”村民们拿着2007年6月换发的土地承包证疑惑地说。“说了土地承包政策几十年不变,这才十几年,承包证就没用了?”根据有关法规,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实行用途管制制度,尤其对农地转为建设用地实行严格控制,从严审批。
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周丽玲也表示,政府将确保耕地总面积不变,在其他地区整理出可耕种的土地。
记者离开桃源村时看到将被征用的稻田里水稻刚刚抽穗,村民们正在清除杂草。村口的大牌子上写着:保护洱海,保护海西,保护家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
2023-10-19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