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央要求,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要防止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但各地加快发展势头强劲,土地需求十分旺盛。“用地紧张与控制地根的矛盾已摆在眼前,中央与地方的博弈还将持续。”一位接受采访的专家称。
近日国务院上收22个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权,无疑是收紧“地根”的又一次“加码”。
除了收紧地根外,国土部系统还会采取的办法是,在“审批程序和征地节奏”上做文章。据介绍,现在大型项目的土地审批非常慢,有可能长达一两年,结果导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多于实际供应的数量。这在2009年的建设用地指标上便有体现——国土部计划全国批准建设用地的量为57.6万公顷,但实际供应却仅有31.9万公顷,节约的部分土地指标转为下一年再用。
与国土系统相比,地方政府在解决“用地矛盾”上用“针锋相对,步步紧逼”来形容都不为过。
“首先,要全力争取每一个‘年度用地计划指标’,能争取国家追加一块的话就决不放过;其次,申请使用历年结余指标;三是,争取城乡用地增减挂指标,将城乡接合部的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出让这部分土地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此外,地方政府还想方设法‘盘活存量’。”一位地方官员坦言,地方政府在应对用地减少的措施上费力不少。
记者梳理发现,下半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陆续步入推地高峰期,二三线城市推地量更为惊人。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副会长陈俊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第二轮城市发展的高潮,肯定是二三线城市。
“下一步,国土部收紧地根的重点将转向二三线城市。”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断言,国务院收回22个城市建设用地审批权,显然是下一步继续收紧地根的警告。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