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亿元豪宅层出不穷,它们价格多少?非毛坯如何?什么人住?折射出业主什么样的消费心理?记者日前深入各地著名豪宅进行了一番探访。
交1000万保证金才给“看一眼”
“购买这些房子的人,都是站在中国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中国房产信息集团分析师薛建雄告诉记者,“不要说买,就算是看,这些索价数千万上亿元的豪宅并非人人都能一探究竟。”
2005年上海第一豪宅“檀宫别墅”开盘时,就曾出现过要求有意看房的买家先交纳1000万元保证金的情况。即便如此,这个只有18幢别墅的社区,当年便全部卖完。
上海“汤臣一品”最初开盘时要求看房者先提供200万元以上的资产证明。而去年愚园路的一栋老洋房,业主甚至要求看房者提供5000万元以上的资产证明。
天价房实为“捡漏”“楼板价”低于地价
这些高档住宅的非毛坯,有超出许多人想象之举。“北京东四环的‘山水文园’别墅样板间,临湖而建,游泳池可以像推拉的抽屉一样,伸到湖面上,游完了可以收回去。”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告诉记者。
多年前,“汤臣一品”的人脸识别系统曾让许多人惊讶,但今天,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用于建筑本身。无论控制灯光、温度还是窗帘的开启闭合,都可以在一个智能开关上实现。还未到家,就可以先开启家里的空调系统,保持室内的恒温。这些曾经只在电视上看到的智能化操作在今天已不算新鲜事。
“再豪华的非毛坯都在其次,房子永远是越造越好。土地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薛建雄说,那些近乎天价的豪宅,往往是因其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和超低密度的产品价值取胜。
尤其是一些大面积的别墅,看似天价,在精明的购房者眼中却是“捡漏”。如2009年上海世茂“佘山庄园”出售的一套别墅,以2.05亿元成交,一时被舆论称为内地“最贵别墅”,“但人们并不知道它占地达到40亩,按成交价算,其楼板价不过每平米7600多元,甚至比这年开发商拿地还要便宜。”薛建雄说。
非毛坯奢华令人咋舌 每根屋柱贴金箔
室内设计师周健华告诉记者,当他第一次见到上海“九间堂”这个豪宅的排场时频频咋舌,“就跟偶像剧中演的一样。”“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似乎成了豪宅非毛坯设计上的说法。这个位于浦东联洋的亿元级豪宅,由国际建筑界泰斗级大师矶崎新设计,三进三开的中式私家园林宅院,临河而建,白墙黛瓦围合出一片自在天地,在翠竹掩映之下,颇有一些“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
内间的奢华也非常人能够想象,女主人的衣帽间有150平米,挂满了她的衣物。“夸张点说,每套只穿一次估计都穿不过来,”周健华说。所有的地砖都是进口大理石铺成,客厅的每根柱子上都贴着金箔;随便一个小摆件,就有可能价值过万。“连室外恒温游泳池边的淋浴柱,乍看就像消防水泵,也是特意从意大利进口,价值35万元。”
上海豪宅80%买家是江浙制造业老板
几乎所有中介都对这些豪宅买家讳莫如深,然而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买家几乎都集中在房地产、能源、科技和金融领域。“房地产行业集中了中国一半以上的富人。”
按照德佑地产的统计,上海最初的豪宅买家主要来自境外,到2000年左右,60%的豪宅买家是本地人,现在80%的买家是外地投资客,尤其是江浙一带的制造业老板们。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