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不景气状况下,一家资产3000万元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前后找了5家担保企业,去5家银行各短期贷款了2000万元。那么,这1亿元贷款怎么用?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放高利贷,赚取利差;二、房地产投资;三、股票、股权投资;四、扩大生产规模等。在实业微利、投资赚钱的氛围下,一些温州企业选择前两种。
在暴利狂欢下,既要身份又要面子的企业主,买豪宅、开豪车、穿名牌、喝名酒、抽名烟,高额消费让资金快速消耗。之前温州相关协会负责人估算,温州商人进口的红酒占到全国比重的30%左右。一位法国某著名酒庄总裁访问温州,看到温州人像喝啤酒一样喝红酒,不禁连竖拇指,连声赞美“很好”。
在信贷收紧、房地产调控下,感到贷款风险的银行立即上门催款。
在银行催款声中,一旦企业高利贷收不回或资金已消耗殆尽,资不抵债只好倒闭,进而连累其他5家担保企业。如果这5家担保企业均有5家银行贷款,又承担上家企业银行贷款债务,显然加速倒闭在所难免,进而又会牵累其25家担保企业。在层层利益链条下,温州危机企业以5的N次方速度在暴增。
一般情况下,这些贷款企业还会利用民间借贷。现在多家企业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危机四伏下,即便银行不向企业催款,民间借贷已经产生的挤兑效应,也迫使一些脆弱企业倒闭。
有迹象表明,这次温州借贷危机发生此前已有征兆。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统计显示,今年3-5月份,全市法院共受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2628件,比去年同期多出474件,也就是说,全市平均每天有近30起民间借贷纠纷产生;案件总标的额高达9.3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出3.15亿元,平均每天有近1000万元的纠纷产生。
金融改革迫在眉睫
今年上半年,温州银行税前利润123.49亿元,同比增长50.8%。反观实体企业,今年1-5月份,温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7.9亿元,同比增长15.6%,比去年同期下降37.6个百分点。
可见,银行已成为温州经济的最大受益者。
一直以来,约200万在外温州人把温州作为主要融资中心之一。一些人担心,温州民间借贷出现危机,多家企业资金链断裂,极有可能波及到全国。
加快民间金融体制改革,引导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已迫在眉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曾先后存在过51家城市信用社、73家农村金融服务社和至少236家农村合作基金会,这些民营金融机构为温州民营经济的起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都于上世纪末被先后关停并转。
这种“只堵不疏”的金融改革,不但没有让它们完全退出市场,反而以担保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形式转入了地下经营状态。据了解,目前温州共有各类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寄售行、典当行、旧货调剂行等1000多家,其中经过主管部门审批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只有46家。
民间金融游离于监管部门监管之外,从这次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来看,风险不小。
民间的事情让民间来做。只有法律正式承认民间金融,让民间资本真正为具有生产力的实体企业服务,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才会平息。否则即便现在把企业救过来了,几年后另一个危机还会照样爆发。目前,温州充裕的民间资本还在,长期积累的信用体系未断,只要中央给温州民间金融政策,破茧重生的温州孕育着新一轮历史发展机遇。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