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东莞房地产网  > 楼市聚焦 > 国内楼市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国土部长“询答”解读:应当不是楼市松动信号

来源:  上海商报 东莞房掌柜  2011-10-30 01:22:28
[摘要]本周四,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就保障房建设与管理进行专题询问,多个部委高官接受询问。其中住建部长姜伟新的“询答”引起了舆论的格外兴趣和过分联想。 姜伟新“询答”的要点有三条:限购政策是个行 ...

  本周四,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就保障房建设与管理进行专题询问,多个部委高官接受询问。其中住建部长姜伟新的“询答”引起了舆论的格外兴趣和过分联想。

  姜伟新“询答”的要点有三条:限购政策是个行政办法,是我们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如果将来建立了住房信息系统,就不必采取限购这种行政色彩浓厚的办法;保障房分实物和货币两种保障方式,这两年实物保障多些,“十二五”末逐步转到以货币补贴为主;下一阶段要抓紧税收政策制定,抓紧总结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经验,加快推进房产税的实施。

  姜部长的“询答”条条都系大实话,尤其是第一条说得最为实际。的确,购买多套商品房系投资行为,交易通过市场公开进行,交易过程还依法向政府缴纳了各项契税。政府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多套购房的投资需求明显缺乏行政法制支持,严格讲属不当行政行为。退一万步,就算购买多套商品房系投机行为,只要购者不偷税逃税,政府也不能对其采取行政限购手段。

  我们将限购视为“不当行政行为”,并非鼓吹房地产市场和商品房价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不受政府约束。我们所主张的是,当的确需要调控时,政府当更多动用“从量”或“从价”的货币手段或税收手段进行调控。简言之,假定一家一户名下两套房不征税,第三套开始征收房产持有税,且逐套提高征税比例,税负还可根据市场上房产投资客的实际投资意愿作动态调整,如此这般,房价调控效果与行政限购相同或相近,却巧借税收杠杆,既达到了效果还留下了口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市场价管职能的正道。若动用行政强权,虽然效果相同,却背负非法干预市场之骂名。

  姜部长“询答”的第二条,也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更是各国保障房建设的主要保障形态。减少保障房实物保障而增加货币补贴保障比例,并最终以货币补贴保障为主,甚至全部采取货币补贴保障,是当下绝大多数国家保障房供给的主导性模式,该模式由各国保障房腐败的巨大代价所催熟,其最大好处是保障申请、审核、监管,既透明清晰又操作简便,并同时生成催熟一个相对独立于商品房市场的“保障房市场”。如是,保障房从建设到维护,政府皆可放手让相应的市场主体去自我操心。可就眼下言,由于兴建大批可供日后周转的保障房源与房价调控互为倚重,此事还非得由政府先担待上数年不可。

  因房价调控经两年“温水煮青蛙”已接近被“煮熟”,在前昨两天,姜部长“询答”的前两条,迅即被部分舆论猜度或曲解为中央承受不了地产商一旦大批“退场”的经济后果和金融后果,不得不放宽限购重新向“套(量)化宽松”妥协。而“日后将以货币补贴为主”则被揣测为保障房占地过多导致地方“卖地财政”吃紧,中央政府不得不对地方作出妥协。鉴于本周二温总理天津考察时也谈到要保证商品房土地供给,更有舆论将两者加以无限联想,断言房价调控很可能再次半途而废。

  舆论可以就房价调控的趋势作出各种猜度和想像,但业界人士可不能再次抱有幻想。因为,温总理“要保证商品房土地供给”的指示若当真落实,则意味着以地价之降促商品房价之降。而循着姜部长“加快推进房产税实施”之“询答”第三条,将来的限购是被征税取代而不是放弃,怎么看都不是楼市要松动的信号。

分享到:
责任编辑:王慧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国有大行集体表态:化解房地产风险
  2. 2东莞城区笋盘大盘点!2.5万套选1套 不能随意
  3. 3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将实施 广州-东莞段由广深珠公司负责
  4. 4广东:9月个人房贷新增344.82亿 扭转前两月负增长态势
  5. 5央行行长潘功胜: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
  6. 69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7. 7【每日网签】东莞住宅10.16成交住宅141套,面积16004.8㎡
  8. 8多地土拍规则调整不再设置上限价格 取消土地限价会成趋势?
  9. 9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露面 前往顺德北滘南平路项目工地调研
  10. 10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分三类实施 已入库162个项目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