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解决住房问题,提高职工住房水平的公积金,一下子成了热门话题。为了促进城市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住房公积金的社会效益,前日起,珠江三角洲的8座城市的公积金使用开始了一体化进程。但是,相对于使用范围和使用区域的增加,公积金的普及面应该更加得到应有的关注。
自前年开始,公积金在东莞可以当作医疗救命钱;如今公积金不仅可以在同城贷款购房,还可以跨地区置业;无论是贷款审批效率,还是贷款金额,都在与时俱进,确实是为市民真正谋福祉。
不过,作为一项福利制度,在关注其使用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的成果。
有统计表明,截止到今年2月底,公积金制度在东莞推行了八年,东莞全市缴存公积金的总人数是44.06万人;而到2008年底,全市公积金缴存总额是96.32亿元。
因此,按照其发展进度,即使加上今年前三个月的缴存量,其缴存总额也只在100亿元左右,能够享受公积金的职工人数也不会超过45万人。
虽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公积金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真正能够享受到的人,相对于整个城市的建设者来说,绝对不是大多数。离东莞“连续工作6个月就有公积金”的要求,还有一大段距离。
目前公积金使用与支取,在地域和范围方面,有了非常大的突破,这是值得欢喜的事。但我们必须看到,作为强制性制度的公积金,在许多地方和不少单位,并没有得到彻底地执行,这给我们留下不少遗憾,也给我们继续前行增加了不少压力。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
2023-10-19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