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短缺是企业出走原因之一。
东莞产业链配套成熟。
本报记者采访多家“走出去”的企业 通过它们的“故事”探究企业“转移”之道
越来越高的成本,导致东莞企业不得不做出战略调整,走出东莞。除了市政府引导的韶关、茂名等地产业转移园区之外,东南亚、非洲等地成为越来越多的东莞企业开辟新战场的目的地。
走出东莞的企业中,有坚持做制造业老本行的,也有大幅度跨行业发展,有成功的,也有苦涩失败的。本报记者采访多家“走出去”的企业,通过它们的“故事”去看“出走”企业背后的“转移”之道。
案例1:
地产老板跨行业转移
刚开春,萧志标就异常忙碌了。2012 年,他掌舵的东莞市永林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规划在新疆喀什图木舒克市投资1.5亿元建设奶山羊养殖基地。加上此前在广东翁源、四川金堂县两个奶山羊基地,永林实业意欲壮大成为全国最大的圈养山羊奶企业。
知道萧志标的朋友都说他这次行业转移跨度太大了。“以前在东莞做房地产、做酒店和教育实业,现在一下子跨越到了农业,而且是几乎没有听说过的羊奶产业。”此番转战山羊奶、进入现代农业领域,董事长萧志标打趣地说:“自己是‘穿着皮鞋去耕地’。”
进入养殖业源于萧志标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上,听说一位台商想出售企业,这家企业位于广东韶关,经营项目是山羊奶。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