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该院有800多名孩子,多为弃婴、残疾儿童和无依无靠的儿童。“八成以上的孩子身体都有残疾。”
摘荔枝:“自己摘的荔枝特别甜”
6月30日,台风“杜苏芮”平静地从东莞上空“拂过”,似乎也不想破坏当天孩子们摘荔枝的雅兴。“他们都好兴奋啊,这一周孩子们都不停地在问我,哪天去摘荔枝啊?”带队的伦老师说,这群孩子最小的半岁,最大的16岁。
当车停在松山湖最美的景点之一――松湖花海时,很多孩子都惊讶地说“太美了!”就连性格内向的程雅也忍不住用手语告诉老师自己的开心和兴奋。“孩子们第一次来松山湖,有的孩子是第一次摘荔枝。”伦老师说。
9时30分左右,孩子们爬上山头采摘荔枝。6岁的“小胖”左手荔枝,右手黄皮,嘴巴应接不暇。“快来这边,这里的甜。”“哇,好大个的荔枝!”孩子们有的分工合作,有的独立行动,他们都认为自己摘的荔枝最甜,纷纷奔走相告,希望同伴能过来一起分享。
“你摘过荔枝吗?”7岁的吴淑珠一边剥着荔枝,一边笑着回答说,“我在家(福利院)里吃过,但是没自己摘过。自己摘的荔枝特别甜!”
做游戏:“今天真的好开心”
当大家回到山脚时,有人提议玩“老鹰抓小鸡”游戏,孩子们欢呼雀跃。
“快跑,老鹰来了!”一声令下,孩子们的欢呼声、惊叫声和笑声顿时回荡在山间。“今天真的好开心,如果天天都能这么开心就好了!”莞月香说。
“这群孩子真的很坚强,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我们所不知道的经历。我们是健全的,幸运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给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特地从广州赶来参加活动的读者杨先生是一名IT从业人员,莞月香特别喜欢他,骑在他肩上不肯下来,蹭了杨先生一身泥。
“哥哥姐姐再见!”在松山湖一家农庄共进午餐后,孩子们与本报读者依依惜别。“送给你,我摘的。”就在车即将开动时,胡佩娟小朋友从车窗里伸出小手,将一颗荔枝递给刚刚陪她玩耍的吴小姐,顿时,吴小姐的眼泪夺眶而出。
走近福利院
“模拟”家庭里的真实夫妻:“这群孩子比女儿更需要我们的照顾”
平时,他们在模拟家庭中扮演着“爸爸”和“妈妈”的角色,而在真实生活里,他们也有自己的孩子。只不过1岁半的女儿被“狠心”地留在老家,从出生到现在只见过他们2次。
模拟家庭是东莞市福利院的最主要的养育方式,由2名工作人员集中养育10多名孩子,全院31户模拟家庭中,有4户是夫妻,刘女士和丈夫郭先生就是其中一对,他们照顾着15个孩子,最小的半岁,最大的6岁,其中8名患有脑瘫。
给脑瘫孩子做康复训练、喂饭、换尿布、冲奶粉……每天,两口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晚上也只能在客厅的沙发床上睡觉,半夜被孩子的哭声惊醒是再平常不过的。经常凌晨两三点,夫妻两人还在忙碌,往往是好不容易把这个哄睡了,那个又开始哭了。
“的确很累。”但让刘女士和丈夫更难熬的是思念和担忧:“女儿长大后会不会不认我们?”犹豫了很久,刘女士和郭先生还是决定留下照顾这群不幸的孩子,“我们的女儿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家庭,比起她,这群孩子更需要我们的照顾。”
2024-03-05 12:53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