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出租屋的空置率居全省首位,达38%,而珠三角各市的平均空置率在22%。寮厦、珊美的房改铺,也只是厚街“退二进三”的开始而已,接下来的项目将达120多宗,涉及新整合的土地有3000多亩。
成熟的产业链和商业基础是历史累积和成就的,这些是不可复制的,但镇村联手商业巨头和资本大鳄进行商业运营的模式,还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以租赁经济为特色的东莞村组经济,在“转型+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正遭遇着改革开放三十来的首次大阵痛——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莞调研时谈到,东莞出租屋的空置率已居全省首位,达38%!据悉,珠三角各市的平均空置率为22%。
金融危机,考村民,更考村干部和地方政府,厚街镇的寮厦、珊美两个村在历经阵痛和彷徨后,做出了新的探索——把厂房改成铺面,不仅使空置的厂房出租出去,也让租金的收入得到提升。
寮厦、珊美,这两个村把“危机”当成是“退二进三”的“契机”,其所为是否对东莞其他镇(街)、村,有可复制性?本报记者就此深入采访,希望能借此为东莞其他镇、村提供一个足以学习或思考的范本。
金融海啸下的阴影:出租屋空置率飙升
一年多前,来自河南的雷义军从厚街本地人袁燕瑜处,接手了位于该镇寮厦村荔园路2号的愉景楼,做起了二手房东。
“这栋楼有50个房间可出租,但目前还有17个(房间)空着,而且空了一段很长时间了。价格也已由去年10月以前每间350块钱,降到目前的每间200元,”房子的出租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雷义军夫妇。
当然,这不仅出现在厚街这个几乎成为东莞金融危机缩影的“名镇”。其他镇街亦是如此。石龙镇王屋洲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该村居民目前出租屋的空置率高达60%,去年10月以前,该村出租房年收入1600万元,预计今年只有1000万元。
早在今年4月上旬,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来莞调研时就谈到,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东莞出租屋的空置率居全省首位,达38%!而珠三角各市的平均空置率在22%。
另类出租屋:“房改铺”出租收入飘红
面对危机的持续波及、出租屋空置率不断攀升等问题,部分东莞镇村干部也深感迷茫,不知如何应对。然而,困顿中,仍不乏不断追索和探寻的新亮点。连日来,记者在厚街镇寮厦、珊美两村调查发现,尽管出租房空置率较高,但随着厂房和出租屋的转型,较高空置率的出现,并不影响村民的收入。
寮厦荔园新村八巷23号的二手房东,就是其中的一位幸运者。她告诉记者:“我现在比金融危机前过得还要好。”
她承租的这栋房子,一楼的四周已改成7个门面,以每个铺位2000元计,可抵消给一手房东的费用,而楼上70多间出租房则是“出租多少,就落袋多少”。
尽管这栋房子仍有20多间房子空置,但这位二手房东仍对目前的状态表示满意。 在珊美村兴隆路一带,镇村联手顺势而为,将厂房、出租房改成商铺,不仅解决厚街厂房空置的问题,也使租金收入得到提升,并力推厚街在“退二进三”方面“领路”。
探索新模式:因地制宜的“房改铺”
寮厦:产业链成就“房改铺”
金融危机“袭击”下,冠泰陶瓷厂和朝代鞋厂淡出了寮厦村。寮厦村村支部副书记方启康说,朝代厂的原址要“退二进三”,即第二产业——工业退出,第三产业进驻。
寮厦村的空厂房变身成商铺
为此,寮厦村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改造厂房,打造集鞋业鞋材于一体的特色广场。关于制鞋机器、皮料、成品制造、库存、零售批发等业务,也在该广场一带得到完成。
据调查,具体运作是镇村联合招商引入东莞市鸿运鞋材有限公司“操盘”。如今的鞋业鞋材广场,枣红色的欧式建筑风格,已将昔日灰暗的水泥厂房,冲刷得踪影全无。
“此前,厂房出租价格只是每平方米几块钱,如今改成鞋城铺面后,每平方米的均价在35元。”东莞鸿运鞋材广场副总裁助理龙秘表示,这一改,极大地促进了寮厦村组的集体收入,也活跃和带动了该村的商贸发展。
“原来村里厂房收入每年是300多万元,转型成商贸市场后,村收入比原来多了20%。”厚街镇寮厦村村委会主任方见光称。
而改造成专门的鞋材鞋业市场后,也带动周边民房改造和出租经济发展。在寮厦大道旁的寮厦路以及寮厦高渠西路、荔园路、荔园南路等,外贸鞋店随处可见。
“整个寮厦村,目前大概有500多家鞋店。”龙秘说,仅最近这半年来,就增长了400家,而且增长的势头还没减弱。
“不过,这500多家鞋店,主要分布在广场周边的民房巷子里。”据龙秘介绍,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将这些零批鞋店,逐步引入鞋材鞋业广场来集中运营。
珊美:商贸基础好获良机
在珊美村,珊美大道南33号后的建宏鞋材厂也已搬离得踪影全无,目前“珊美综合农贸市场”正在崛起,设有水果、花草、肉菜、服装等区域,预计在今年8月8日开业。
珊美村正在改建的商贸市场
改变的,不只在珊美大道。记者从珊瑚路拐进教育路,沿着厚街中学一直往前走,在兴隆路一带,原本2万多平方米的旧厂房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两栋标为“百汇商城”、“百汇电脑城”的建筑。据了解,这是珊美村对原广源电脑绣花厂、达易鞋厂等旧厂房改造成商铺而建成的。
此后,位于兴隆路的“珊美村第一工业区”被“珊美兴隆小商品小吃集散市场”取代。如今该小商品小吃集散市场在水果、花店拥簇下,市场里还形成两百多家的面积约5~10平方米不等的服装、饰品、烧烤、小吃等店铺。
厂房改商铺,也让珊美村尝到了甜头。“旧厂房每平方米是7元,改造后,每平方米15元。”珊美村村干部向记者举了个例子说,嘉利达大楼到期后整栋转为商业出租,租金从原来每月5万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2万多元,仅此项,每年就为村组经济增加8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
反思:先行者,可复制吗?
厂房、出租房改铺面,是否一改就灵?其他镇村可否复制寮厦、珊美等村“退二进三”的样板?
7月11日下午6时30分,厚街镇委书记黎惠勤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时,表示能否复制,还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科学运作,不能照抄照搬。
“房改铺”只是个开端
黎惠勤介绍,厚街镇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商业基础,危机一开始,厚街就将“退二进三”作为重要的抓手来抓,目前寮厦、珊美的房改铺,也只是其中运作的开始而已,按此思路,与镇中心和商贸活跃地带相结合,接下来,厚街“退二进三”的项目将达120多宗,涉及新整合的土地有3000多亩。
具体操作和推进上,黎惠勤表示,将遵循从易到难的思路。对于有商业基础的地段和村组,政府首先投入一笔钱,由厂房改成商铺,解决出租率和租金提高问题。
接下来,重点铺开的是把厂房拆掉,让工业用地先进入东莞市国土局的土地拍卖市场,拍卖所得,首先用于偿还村里的债务。同时,成功竞拍的商业巨头,也将进行土地的盘活,他们通过招商把商业运作者引入、开发、整合,提高商贸厚街的影响力。
改造需要因地制宜
“把应对金融危机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黎惠勤说,“退二进三”、三旧(旧城、旧村、旧厂房)改造,在操作时,要根据当地情况来运作,比如寮厦本身有比较好的鞋材鞋业产业基础,而靠近厚街康乐南路等繁华地带的珊美村,则因有了较浓厚的商业基础,因地制宜地改造。“比如厚街的大迳、新围等,就不能照搬寮厦或珊美的运作模式。”黎惠勤说。
“我们公司看重的是寮厦鞋业鞋材的产业链和产业基础,因此才选择了寮厦。”龙秘认为,成熟的产业链和商业基础是历史累积和成就的,这些是不可复制的,但镇村联手商业巨头和资本大鳄进行商业运营的模式,还是可以学习和借鉴。
目前,深圳宝安区政府经常率队来考察,也是希望从中寻得宝安的“退二进三”的新思维。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