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入口处,红色的布帘往两边挽了起来,有些时空穿越的感觉
这1131个座位如果坐满,那将是什么样的场景
黄乐旋师傅现在在东莞市电影院工作,当年他是东莞影剧院的普通工人,很是羡慕放映员的工作,虽然工作时间比较长,但是工资会比较高。现在,他当上放映员了,但却没有人来看电影了。“一秒钟放24格画面,连起来的画面就是会动的了。”黄乐旋师傅认真地检查着手中的胶片,说自己当年和家人在东莞影剧院看了不知多少电影,而自己在这行也做了20多年,从青年到中年。“我喜欢影视行业。”黄乐旋师傅笑着说了这么一句让人感动的话。
手写的《入场须知》字迹漂亮,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2006年上映的《理发师》海报依然张贴在售票窗口
这种电影票仿佛已成为回忆
运河西二路21号,东莞影剧院,里面可容纳一千多人,有种不可比拟的气场。它曾有着光辉岁月,在许多老莞人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印,但最终,还是输给了仅容纳一百来人的放映厅。而今,它就像一个落寞的长者,遥望对面的繁华。
1131个座位的“空虚”
如果你和我一样,第一次慕名来到东莞影剧院,一定会和我一样小吃一惊,影剧院是那样安静,售票窗口没有人,入口处也没有人,仿佛被时空遗忘了一般。
把手从售票窗口伸进去,划过桌面,满是灰尘。窗口的墙上贴着一张有点褪色的电影海报,宣传的是陈坤版《理发师》,该片的上映时间是2006年04月28日。
手写的《入场须知》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字迹漂亮,如印刷出来的一般。写之前,先用铅笔描好空格和间距,浅浅的线条走近才看得到。影剧院开业至今一直在此工作的孔师傅告诉我们,这个须知是娥姨写的,她写得一手好字,负责宣传。当年的宣传海报都是员工自己用布画的,洗干净后又重复使用。
影剧院一楼的店铺已经租出去,和孔师傅一样,从十几岁就开始在影剧院工作至今的黎先生带我们顺着楼梯来到二楼。剧院入口处,红色的布帘往两边挽了起来,露出两扇紧锁的木门,有些时空穿越的感觉。这样的入口在二楼有三个,是进入池座的,而楼座的入口则在三楼。
从侧门进入剧场,里面伸手不见五指。黎先生把灯打开后,我们深吸一口气,宽阔的舞台,大气的设计,连天花板都是专业的吸音材料,场面令人震撼。“这里有1131个座位,票价最贵的是池座第四排到第八排,要比楼座高20%。”1131个座位如果坐满,那将是什么样的场景?在十多年前,这样的热闹场景可是司空见惯的。然而,如今这一切却时常隐没在黑暗之中。
鼎盛时期观众的单车排到马路上
东莞影剧院1989年10月落成启用,属于市属事业单位,当年能进去工作,是相当体面的事情。1990年,18岁的黎先生高中毕业后就到此工作了,“工资和福利都还不错。”黎先生说,自己一干就是20多年,现在都是影剧院的“老人”了。
影剧院除了有演出和电影,还有酒楼、录像厅和旅店等副业,旅店是特别为前来表演的明星而设的。
“上世纪90年代,很多明星都来过这里表演。著名钢琴家刘诗昆举办过演奏表演,红线女来唱过粤剧,孙楠、那英等当红歌星也在此高歌过。”孔师傅说,当时的东莞影剧院就相当于现在的玉兰大剧院,演出规格很高。“东莞影剧院的设计方案由知名设计家提供,‘东莞影剧院’这几个招牌大字是邀来著名画家特别创作。连市政府的大型重要会议都指定到我们这里来开……”孔师傅细数影剧院的威水史。由于配有中央空调和较好的影像设备,还能引进港台片和外国片,影剧院在1998年之前,是很多莞城人看电影和看演出的首选。
东莞影剧院生意的第一轮高峰出现在《妈妈再爱我一次》,晚上放映到两点依然热闹,最鼎盛时期,则是放映《泰坦尼克号》的时候,“连续放了一个月,每天不少于5场,观众排队买票,单车多到车位都不够放,排到了马路,占了一半的道。”
不过,影剧院的没落随着《泰坦尼克号》播放热潮的退去而来到。
期待迎来新的曙光
“1998年之后,文化娱乐项目多元化,再加上VCD和DVD的出现,对电影院的冲击太大了。”讲起导致影剧院衰败的缘由,孔师傅有些无奈和伤感。数字放映技术远不是胶片放映机可以比拟的……终于,影剧院每天播放电影的次数越来越少,观众也越来越少,收不抵支。“放一场电影,即使只有一个观众,我们也是启用中央空调的,加上灯光、放映机的使用,每个小时的经营成本就需要300元,还不包括人工,划不来。”孔师傅说,虽然依然有铁杆影迷的支持,但经营的下坡路似乎无法挽回了。
而今,东莞影剧院已经很少播放电影,场地一般用于演出和会议,因为舞台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性价比也就高。每年最热闹的时候要数东莞市粤剧黄金周了,连续几晚演出粤剧,深受莞城老年观众的喜爱。
去年年底,东莞影剧院完成了改制,从事业单位变成了企业,希望改制后会迎来转机,但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至今还没有定论。身后的老屋子都已经被拆得认不出原样了,而院剧院还静静地站在原地。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