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汪洋主政广东以来,提出广东要解放思想观念开展二次创业,并且10多次前往东莞考察调研,主题几乎都围绕东莞经济转型升级而来。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也提出忠告,东莞民企已到升级转型的关口。
东莞产业转型,离不港台商人群体,也离不开东莞本地老板。东莞市富可敌省,掌握这个城市经济命脉并决定东莞财富未来命运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本报今日特推出《八大陋习阻东莞富豪转型》的述评性报道,既努力为公众提供观察的窗口,也旨在响应东莞市领导对民企老板转型要求的呼吁,推动东莞培育具备现代商业文明、公民意识以及社会责任的「莞商」。
去年胡润富豪榜1000人中东莞区域有21人,而更多隐形富豪还未被挖掘出来。坊间质疑:「7个亿就能上榜?东莞超过10亿的多的是。」这些东莞富豪中不乏杰出的企业家,他们是东莞产业升级转型的希望。但部分莞商身上也积淀了一系列陋习,成为产业转型的障碍。
记者依据多年采访、观察和公开报道资料,并结合专家点评,总结东莞部分本土富翁的八大陋习。这些陋习妨碍了东莞商业文明的孵化,也关系东莞财富是否得以永续的命运。
1.靠发家门财 不敢往外拼
15000家港台等外企的涌入,为东莞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无数借船出海的发展机会。迄今为止,东莞民营资产大约达到2000亿元左右,而东莞民间资本更是超过4000亿元。然而,大部分东莞民企满足于固守东莞,不愿「走出去」。
早在2004年,东莞市经贸局局长陈桂明就指出,许多民企单靠接外企加工订单就能获得很高的效益,逐渐养懒了一批东莞民企,企业「走出去」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比较淡薄,从根本上阻碍了当地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日,1名亿万富翁向记者透露,东莞也有少数人外出创业,但六成都不成功。
反观温州,20多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跨国经营的努力,从境外办市场、设立贸易机构到投资办厂、资源开发、收购兼倂、融资上市,已全面开花。据统计,截至去年8月底温州经批准设立的境外企业已达526家,遍布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莞市ZF特约研究员、中山大学教授林江表示,和温州人外出创业比,东莞老板文化素质不够是第一位因素,此外,温州具备外出闯荡的文化氛围,而东莞岭南文化奉行「父母在,不远游」。同时,过去二、三十年本地太好赚钱,开个洗脚店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就不会去海外冒险。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