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政府明文禁止后一度淡出视野的楼市营销手段——“认筹”,现在又开始在东莞楼市抬头。
记者调查得知,目前东莞多数楼盘开始使用认筹进行蓄客,收取“认筹金”、“诚意金”等,但很多都还没取得预售许可证,这属于违规操作。或在取得预售证后才认筹,但不会在取得预售证的10天内开盘销售。
业内人士认为,开发商通过认筹造势,容易推高楼盘定价。东莞市消委会秘书长邓国平称,虽然认筹有优惠,但由于单价未定,所谓“优惠”未必是真优惠;而且开发商长期占用众多购房者的诚意金,有非法集资的嫌疑。
调查
多个项目未拿预售证已收“诚意金”
“认筹可获万元旅游机会。”前几日,信息时报记者收到东莞万江某楼盘发过来的促销信息。此前,东莞市建设局曾发文规定,“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非法预售商品房,也不得以认购、收取预定款等各种形式变相预售。”而记者在该局的网站上,并未搜索到该楼盘已获取预售证的任何信息。
东城一楼盘目前也打出了“优惠”的广告,听称认筹数万可抵数万。“现在认筹所剩名额不多了,你要认筹的话要抓紧。”该楼盘的售楼小姐告诉记者。而记者在东莞市建设局的网站上,同样未搜索到该楼盘预售证的相关信息。
还有部分楼盘是在取得预售证后再进行认筹,但他们往往不会按规定在10天内开盘销售。比如石龙某项目,在7月中旬开始接受认筹,但记者在东莞市建设局网站查到,早在4月27日,东莞建设部门就已出具了该项目的预售许可证。
东城某楼盘6月5日就获得建设局批准预售,但7月初才开盘销售,而且只售卖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还要先交纳诚意金进行登记,当月下旬再开盘。
同样,麻涌一楼盘的某一栋本月20日开始接受“诚意登记”,1万抵3万。记者查到,早在4月21日,东莞建设部门也已为该项目的这一栋楼出具了预售许可证。
影响
易制造“供不应求”假象 并推高楼价
认筹现象再度抬头,与楼市行情好转有密切关系。据了解,自今年5~6月起,随着楼市成交量的节节高升,一度被禁的“认筹”又开始悄悄出现,不过当时还只是个盘现象。而到现在,则已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认筹对楼市的危害在于,可能会导致人为地推高楼价。“举个例子,本来只有500套的货量,但开发商认筹了一个月,蓄了2000个诚意客户,还刻意营造抢购的极端热闹气氛,这就会人为导致供不应求的假象。而开发商看到自身项目关注度这么高,自然就会推高定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东莞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对于认筹重新抬头的现象,昨日,记者联系到东莞市建设局有关工作人员。该人员称,年初的时候,东莞建设部门已对楼市认筹等违规行为进行过大规模检查,目前暂无普查计划,只能提醒消费者要懂得维护自身权益,不要一时贪图便宜吃了亏。
“市民如怀疑楼盘违规认筹,可到东莞市建设局网站查询其是否具有《广东省东莞市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没有该证的话可向东莞建设部门投诉。建设部门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会作为个案处理进行调查。”该人士说。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
2023-10-19 14:48
2023-10-17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