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材料隐含了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探讨。两段材料对比了照相技术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每则材料本身就富有辩证意味。材料只陈述事实,不作价值判断,呈现了意义的容涵性、开放性,给予考生较大的写作空间。
考生在审题时,既可以对两段材料表达看法,结合照相以及科技与人的关系进行思考和联想;也可以在相似的科技与人的关系背景下,以一段材料为重点,结合自身的经验,围绕照相技术与分享方式、情感体验等展开讨论;还可以在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其他能反映科技与人关系的材料展开联想与想象。以上角度和立意,没有高下之分、优劣之别。
少数偏远农村考生或吃亏
卢福东(华南师范大学附中高级语文教师)
今年作文题有两个特点:一是有思辨性,这是题目的最大特点,重点考察考生的思维和对生活的思考;第二个特点就是现实性,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和生活。
这题目有一定难度,能考出考生的作文能力。思辨能力较差的考生会比较吃亏。
对于这个题目,考生可能联系到传统与现代这表层意义,也可以联系到物质与精神这深层意义,无论是数码还是胶卷,都只是载体与外在形式。考生也可从深层次去思考,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的生活带来较大变化,外在生活改变了,人的精神境界如何呢?
这道考题对少数偏远农村考生可能不太有利,“有些此类考生可能没接触过黑白胶片,或者没接触过数码相机,不过这是比较少的。”卢福东说。
文体选择比去年前年丰富
邹寿元(华师附中正高级语文教师、特级语文教师)
今年作文命题方式跟去年、前年保持了延续性,都是新材料作文,这在考生的意料之中,“符合广东考纲要求,广东许多地区高中之前已进行了新材料作文训练。”
作文材料前半部分说的是过去的生活与人们的态度,后半部分则说现在生活以及人们的态度。这两部分材料形成对比,富有启发性。考生可选择材料第一段的角度去写,也可以选择第二段的角度去写,也可以综合两段角度去写。在选材构思方面,考生写珍惜什么,不珍惜什么,为什么珍惜和为什么不珍惜,这与时代有何联系,对社会生活有何思考。写作能力强的考生可在这方面大展身手,文采飞扬、思想深刻的考生可获高分。
考生既可从材料的表层角度去写,也可从引申义的角度去写,可写议论文、记叙文、散文。今年高考作文的文体选择比去年丰富,考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而前两年高考的新材料作文更适合写议论文。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