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稳定与三首歌曲
第一个稳定房价是政府所希望的,第二个稳定是老百姓希望的,第三个稳定是开发商最关心的。我从个人出发点及从客观角度看中国房地产发生什么事?中国房地产真相是什么?真理在哪里?真话是什么?
到年底的时候,各种预测都出来了,对今年的总结及明年的预测,很多机构预测明年GDP、CPI等等,但准确度远远低于对GDP,基本上很少准确的,对GDP预测比较准,有人预测降低30%—50%,但依然在往上走,有一个机构发表两本书,都是对房地产预测的,绿色书和蓝皮书的研究预测都不一样。
今天我也不想作什么预测,就想把真实情况告诉大家,让大家预判,房地产区域性很强,如果我讲北京房地产跟东莞是不一样的,广州和深圳也不一样的,广东省房价最高深圳,均价1.8万/平方米,同样是珠三角最便宜是肇庆,大概3000元/平方米,同样一个珠三角,但房价就不一样,广州作为一线城市,但也是1万多,比起上海、北京差很大。
我们唱三首歌,第一首是《千年等一回》,也就是说我们等来中国房地产千年等一回的发展良机,大家想一下,东莞什么时候有今天这么大规模,这么多房子盖出来,可能一千年都碰不到,为什么会迎来这个机会呢?主要三个原因:1、城市化、工业化;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个时期我们遇到了,这个过程是城市做大过程,是农民进城的过程,80年代我到东莞,这是很荒凉,当时感觉东莞是农民房多一点,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了;2、全面建设小康,这意味着增加中产阶级,在今后10、20年中产阶级会扩大,中产阶级标志是要有房子,如果没有房子就谈不上中产阶级,所以房价在这10年当中这么大规模建设,我们需求像火山一样爆发,跟之前说的原因有关系。3、住房制度改革,大家知道住房制度改革是中国市场爆发的主要动力,过去50年,我们是公家盖房,单位买房,最近10年是居民自由买房,房改就是商品化,市场化和私有化。这个过程中,有一句我想总结的,城镇居民拥有住房家庭已经超过85%,这美国还没有完成达到,他们还不到70%,我们一下子达到85%,而农民住房私有化达到99%,因此中国房子私有化达到90%以上。这就是千年等一回的原因。
第二首歌《让我欢喜让我忧》,譬如在东莞,10年前买和现在买的价格都不一样,早买早赚,房价不断上涨,北京原来4500元/平方米,现在达到均价2万/平方米,上涨5倍;开发商和房地产相关行业同样喜欢房地产,因为房地产给他们带来很多收益;地方政府也喜欢房地产,地方政府至少30%—60%的财政收入来自房地产;当然,中央政府也高兴,这10年如果没有房地产高速发展,我们经济动力就差远了,98、99年的时候朱熔基总理就大力发展房地产,使中国经济从低迷走向繁荣。胡锦涛书记说房地产是拉动经济的火车头从中央政府来看,这些年来对房地产调控没有断过,1月份、4月份、9月份都出台相关文件,都为了调控房价,因为房价上涨过快,人们最有意见是房价上涨过快,年轻人都深深体会到,工资上升最快也赶不上房价,从国家考虑来看,房地产上涨过快,造成房地产市场泡沫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香港的泡沫破裂了导致97年香港金融危机,造成市场低迷;美国次贷危机也是由于房地产上涨过快导致经济低迷,从国家层面担心房地产高速发展会造成对经济严重影响。
第三首歌我们需要唱未来的,有人说房地产像风像雨又像雾,也有人说房地产像凋谢的玫瑰,也有人说房地产未来会更好,也有人说房地产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每一个人都对房地产有一首歌,我们需要有一个总体目标
三个目标
国家为什么要发展房地产,怎样发展,发展怎么样的房地产,中国政府在思考,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发展房地产要兼顾三个目标:1、社会目标;为什么要发展房地产,联合国30年前提出世界各国政府必须遵循的目标,就是人人享有适当住房。是人人有房住,但不是人人有房产,“适当”两个字在不同国家标准不一样,不同发展阶段标准也不一样。2、“适当住房”,就是在盖房过程中要适当,不能太奢华,30年前联合国对各国政府提出要求,中国政府通过多少年努力,中央政府提出要住有所居,实际上这个意思和联合国提出意思差不多的,意思也是人人有房住,不是人人有房产。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包括美国、英国都没有,中国相差更远,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努力。
在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有一百万家庭是无家可住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房子是“泡在水里”的,这样一些房子家庭的市价低于他们欠银行的债务,譬如评估只值20万,但欠银行是25万,这样的家庭有1500万,每个有3亿人口,就说明了有15%的家庭是这样的,还有300、400家庭的房子已经被银行收走,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还钱,因此收走了。
回顾过去60年,我们经过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是全保障方法,但根本保障不了,在98年出台新的住房制度改革方案,房改方案出台之后,变成商品化了,原来保障不够,而商品化的时候没有保障了,这就国家需要改变策略了,解决住房问题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解决商品房,一方面解决保障房,要达到目标必须两条腿走路,才可以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
第二个目标是经济目标。我们如何发展房地产呢?结论就是要健康发展,我们要建立健康房地产市场,健康的楼市,为什么要提健康发展呢?因为房地产量很大,房地产经济在国民经济分量太凸显了,我们发现20、30年代在亚洲国家出现的金融危机 都和房地产有关系,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房地产环节出问题,金融危机也是房地产泡沫吹大和破灭。我举一个例子,我花300万,向银行借700万买1000万的房子,想赚钱的,最后泡沫破裂了,只值320万,但在欠银行1000万了,开始首付的已经打水泡了,而还欠银行,一下子就变成负资产阶级了,房地产市场主要通过银行的借贷,买房者60%以上通过银行按揭的,因此必须通过金融杠杆撬动,美国次贷是零撬动,使市场迅速扩大,造成市场供求不平衡,供不应求的时候房价越上涨,导致越炒越高,最后房地产泡沫起来了,但等到房价上升之后,没有能力支付的人就没有能力支付利息,泡沫就破裂了,因此要把握好金融杠杆,在调控当中,首付款提高,利率也提高会使市场过热降温。如果市场出现房价上涨过块,需求旺盛的时候需要调控利率,调整首付款,现在我们规定第三套房不贷款了,买第三套房一般是投资者,市场不欢迎这样的投资者,因此要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金融杠杆的力度大小很重要。
第三个目标是环境目标建房消耗很多能源和资源,中国又是房地产大国,全世界每年新建的房有一半在中国,建造量是世界的一半,盖房子和使用房子消耗的能耗等于全社会总能耗的40%,这表明我们需要节能减排,要发展绿色建筑,用低碳技术盖绿色建筑,建百年住宅。全世界各国政府目标是一样的,中国也不一样,我们调控归根到底要兼顾三个目标,一个是让人人有房住,同时要保证房地产健康发展,而且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考虑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以后关注发展的话,必须注意中央、地方出台的政策,这些政策都围绕以上三个目标制订的。
三个数据
为了表明中国房地产发展的态势,用非常简单的三组数据进行说明,第一组数据是7万亿是12.5万亿,这是去年一年房地产销售额和全社会零售额的数据,也就是说去年一年一手房销售额达到4.4万亿,二手房销售额是2.6万亿;12.5万亿是去年一年消费品销售总额,是人民吃的、用的、学的、医的一共花了12.5万亿,包括政府、老百姓消费,同时包括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了,如果把农村居民扣除了就是7万亿,去年城镇居民花7万亿买房,另外花7万亿解决吃、穿、用的消费,这说明房地产比例很高,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老百姓主要消费支出。中国汽车销量世界第一,中国旅游业收入1.1万亿,两个产业销售额是2.5万亿,房地产一个行业就是达到7万亿,所以中国很重视房地产,因为房地产增长和衰退都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大儿子,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第二个数据,8.5亿平方米和5.8亿平方米,今年到目前为止,全国商品住宅消费面积6.7亿平方米,竣工面积是3.9亿平方米,05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商品房市场始终在供不应求状态当中,卖掉的远远比竣工多,这就解释楼市真相,楼市涨是因为供应和需求间出现了差异, 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全世界油价快速上升,原因是全世界为四川加油,油不够了,所以油就上涨了,市场经济就这样,产品供不应求的时候必然会涨价,供大与求价格必然会下来,这符合经济原理的。如果房价下降了,保持稳定了,只有减少需求,加大供应量,这很简单,但如何减少需求,如何加大供应量呢?这工作做也不容易。因此,中国房地产是什么样的市场,大家都心里有底了。
深圳房价上涨过快除了供不应求之外,也因为深圳过去几年没有土地供应,房子不够买了,所以就到东莞、惠州买了,因此,东莞会受深圳房价波动而波动,为什么上海、北京房子价格上涨那么快呢?是因为很多人在那边买房子,而土地供应是不够的,2010年人口规模是1800万,现在是1900多万,但土地供应量没有完成计划,而上海土地供应量也大幅度下降,这些因素必然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
第三个数据,44.6%和34%,这是城市化数据,去年年底城市化达到44.6%,现在可能超过47%了,也就是说中国人口有6亿人口在城里面,还有53%的人口在农村里,但比发达国家少,与发达国家有差距的,但我相信一定会超过70%的。可能有一些农民买不起房,他们在城市里买不起,可能回家乡买,因此我们发展前景、空间是很大的;还有34%也是城市化的,前段时间有人说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了,会像日本以前那样,我认为不会这样的,因为当时日本的需求没有我们现在那么旺盛,房子盖起来之后没有市场,而我们很旺盛,经济在上涨;当时也因为日元升值很快,达到1:80,升值速度很快,导致日本泡沫迅速吹大,他们出口受阻之后就导致日本经济一直低迷。
三个数据想说明房地产在中国经济当中的地位,一个想说明房地产现在如何,还想说明房地产未来是怎样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很好,我们依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三种原因
造成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很快,大家意见很大的问题有三种原因:1、两个不足;2、两个过;3、两个缺乏。
首先讲第一个原因:两个不足。这讲的是供应,市场是供求关系综合,研究房地产就是研究市场供应关系,首先是供应总量不足,第二是保障房不足。这几年我们卖掉的房子远远多于竣工的房子。为什么供应会不足,主要是缺乏土地。我们土地越来越紧张了,土地供应有很多环节遇到问题,因此地方政府有意无意会控制土地供应量,因为土地是政府垄断的。由于土地供应问题,造成了很多城市开发量跟不上需求量,相关部门也提到我们土地供应不足,因为国家土地供应部门在2010年供应18.5万公顷的住宅用地,2009年土地供应量是17.9万公顷,未来是提供的3倍多。第二是保障房不足,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盖了多少保障房呢?大概在总供应套数的5%—7%,5%是给真正需要保障的家庭,还有2%盖起来给不符合保障家庭使用的,保障比例在全世界相比是比较低的,为什么会造成保障房不足呢?这既有政策原因,也有体制原因。政策原因是因为刚开始搞房改的时候,我们住宅供应体系要实行这样一个原则,对不同家庭实行不同的供应政策,低收入家庭提供原住房,中等收入家庭买商品房,但由于刚刚开始搞经济适用房是只售不租,对于这样的做法专家、学者都提出批评,要求取消经济适用房,这样导致政策出现变化,大概在2007年的时候经济适用房不再面向中等收入家庭,而变成面向低收入家庭,这导致数量大幅度下降,因为低收入家庭是很有限的,而盖这么多经济适用房是不行的。因此,经济适用房占总投资的14%下降到前年的4.6%,这样就导致了保障房不足。
第二个后果,原来想靠经济适用房解决中等收入家庭一下子蒙掉了,变成被人遗忘的角落,这样的家庭很多人是80后,他们的收入远远跟不上房价上涨,网络媒体对房地产市场意见很大,最大意见是80后,一个准备结婚的年轻人因为买不起房子而不能结婚,这是政策上的疏漏问题。还有体制问题,土地征收之后卖给开发商价格比较高,客观上导致经济适用房,保障房供应不足,因此需要加大供应总量,特别是要加大保障房供应量,要解决80后群体住房问题。在两个不足的同时,需求方面恰恰是过旺,首先是流动性过剩,贫富差距过大,这样导致房地产需求特别旺盛。什么是流动性过剩?意思是银根松了,钱多了,这些钱都是中国人民银行印的,他们为什么印那么多钱呢?为什么要印呢?他们不是瞎印的,他们必须要印这么多钱?这里面有一个流动性理论问题,意思就是一年在社会上流动货币太多,有一个外部流动性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外汇储备,我们中国是世界外汇储备第一,这些钱是出口赚的钱,之后换中国钞票,中国人民银行印钞票之后把外汇收回来,这就造成流动性过剩。
同时还有热钱,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许多热钱会滚滚流入,大家知道香港是外汇进入中国的渠道,热钱进来又会增加流动性,美国现在又发了很多国债,这样会增加流动性,突然间多钱就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就是流通的货币膨胀,流通性过剩的时候肯定是房价上涨过块的时候。现在不是黄金涨了,也不是房价涨了,而是纸币贬值了,因此大家都来投资房地产。
我们还有新增贷款,今年是接近8万亿的贷款,形成大量的流动性过剩,贷款增加了会增加流动性,现在我们国家超过美国的货币储量,而GDP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所以就涨价了,因此房价上升是流动性过剩导致的。
我在09年上半年观察房地产,是否能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时候突然发现房子不够卖了,买的都是投资者,财富阶层意识到通货膨胀,因此把钱转化成房子,小企业家把钱也拿出来买房,大企业觉得买房不过瘾,他们都买地,而国有企业也大量买地,因此导致09年房价上涨,一直上涨到今年的4月份。这样流动性过剩情况下就导致社会上贫富差距扩大。中国10%的富裕阶层拥有社会上40%资产,最穷的10%人拥有社会上1%的资产。
我们的经济系数已经超过国际警戒线,超过0.4就超过国际警戒线,如果达到0.5就会造成起义,因此我们把差距缩小作为“十二五”规划的起点,差距缩小了对楼市也有好处。
三种定位
调控目的是让大家有房子住,房地产能健康发展,而调控目标定位是什么呢?什么的调控才是成功的呢?现在全社会目标认识不一致,现在有三种目标定位:1、遏制过快上涨,国务院在国4条讲坚决遏制部分城房价上涨过快,也就是说上涨不是很快了,政府也达到了调控的目的。
中国房价从2000年进入市场买房以来出现过两次下降,其余时间都是上升的,2000—2003年上涨速度3%—4%,2004年上涨15%—16%,2005年上涨16%—17%,2006年上涨25%,07年又上涨10%多,08年也基本平稳,09年又出现的一个高峰,上涨了23%。2008年的时候出现了下降,当时开奥运会,房地产价格首次出现环比下降,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这是首次连续7个月的环比下降;第二次环比下降是今年6月份,今年3月份之前延续去年房地产上涨过快的势头,4月份环比上涨1.4%,然后出现国4条,5月份房价顿时变上升0.2%,6月份0.1%的负增长,7、8月份持平,9月份上涨0.5%,10月份上涨0.2%,两个月上涨0.3%。这是中国今年房价情况。
很多人问我什么时候新政策再出来,我们有了一个新政“依赖症”,他们认为房价下降了才达到调控的目标,有人说下降是调控目标,但下降多少是目标呢?目标是没有办法统一的,因此社会对房价调控有各种看法的,是说不清楚的,比较模糊,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意义。
在我看来,还有第三种目标定位,这个目标定位是总理说的,他说“合理价位”,房价达到合理价位是有道理的,但什么是“合理价位”呢?北京的合理价位和东莞是两码事,而东莞和梅州的合理价位也是两码事,每一个人心目中的合理价位都不一样的,这说不清楚的。我们应该把调控目标定在合理价位,即使短期实现不了,长期必须要调控到合理价位,这才让大家满意。
我讲一个“T恤衫理论”,大老板穿的是1000多的T恤,而很多员工穿的是200元的T恤,农民工穿得更便宜,但始终没有人说T恤的价格上涨得很快,这个市场是健康的,而大家对房地产意见很大是因为结构不合理,是因为保障房比例太低了,所以这个是房地产推动的主要动力,如果保障房占全社会30%,在北京、上海占50%,高收入家庭买高档商品放,中低收入家庭可以买经济适用房,如果达到不同收入家庭买得到,租得起和他们匹配的房子,这个时候是不是就能达到合理价位了?而现在是没有达到的。
如果保障房占到30%—50%,如果综合这些房子的价格,全国房价就等于下降很多的,如果光盯着商品房市场,即使房价降50%的话还买不起,我们关心房价下降的人恰恰是房价降了一半都买不起的人,现在中国如果让房地产健康发展,归根到底是调整结构,进行大结构调整,“十二五”里面讲下一步发展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房地产同样面临调整结构的重任,老百姓与其关心商品房价格,还不如高度关注保障房建设,高度关注结构调整,如果都调整了就让大家各自关注各自的价格,我认为中国楼市出路可能就是在这点上。
现在中国老百姓都关注商品房市场,我们还需要关注保障房市场,同时还需要关注小产权市场,城中村和地下室这个能 解决三分之一城市居民居住问题,我们应该尽快解决小产权问题,现在很多地方都拆城中村,但需要慎重考虑,因为如果没有城中村,我们农民工能住到哪里呢?中国就是包容性增长,农民房让农民自主经营,我们解决新市民的问题,包括大学生也需要住这些房子,我们还需要注意地下室市场,北京有100万人住在地下室,因此,商品房市场要平稳发展,保障房要大力发展。
现在限购了,把购买力压缩了,以后的购买力会更加强烈,我们会绝对防止的,反弹是因为供应量不足,今年18.5万公顷的供应量基本完成的话,对明年、后年住宅供应是大大放开了,强烈反弹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第二是需求方面,现在需求旺盛是由于投资无门,现在国务院出台了“新36条”,鼓励民营资本向9大产业转移,如果做得好会把民间资本往9大行业进驻,同时还需要股市好;现在有些有钱人为了实现货币增值保值,他们不得不买楼,他们买了楼会产生供不应求,又导致房价越来越高,而现在开发商融资渠道和狭窄,一方面,有钱人没有投资渠道,而开发商又缺少融资渠道,能不能把有钱人的钱通过一定渠道引给开发商,既解决投资渠道,又解决融资渠道,这是非常好的。这说明我们房地产金融创新很滞后。
下一步,我们可以通过企业发债,通过基金等形式把有些有钱人的钱引导到房地产开发商,这解决投资无门,融资不爽,又可以让房地产健康发展,最近一年来,民间私募资金发展很快,私募资金渠道是通的,我们希望金融创新,也希望房地产人士多动脑筋打开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房地产保持健康发展。
有没有可能严重下挫呢?其实国家政策从来没有说要打压房地产,也没有说打压房价,也没有说过要打压房价上涨,其实要打压的是房价上涨过快,因此,下一步出现房地产严重下挫可能性也不大,我们都知道,房地产是政策市场,宏观调控受政策影响的,我们政府肯定会想保持房地产相对平稳,后年是换届年,肯定不会把经济搞跨了再交给下一届的,因此,房地产市场会平稳发展,实现软着陆。
现在还有地方融资平台,达到7—8万亿的融资债务,这些钱需要还的,而还钱很大程度上与土地有关,如果房价下降了,地方债务就成问题,就会影响中央整个财政,最终会影响金融安全,因此,我们最终还是会保持房地产平稳发展的,从这些角度讲,房地产平稳发展可能性加大,严重下挫可能性会减少,因此对未来房地产市场我是看好的,基本平稳可能性大,会保持稳中有升,2010年销售量可能会有所增加,销售额达到10%,20%的增长,明年也会保持稳中有升,房价也会保持平稳。总体来说是平稳的,不会有很大的起落,这是我对明年的一个展望。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