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我们现在谈谈什么叫热钱。
关于这个界定争议很大,怎么区分热钱问题,非常难。严格意义上如果以短期目标为投资目标的钱叫热钱,你说改革开放进入中国的投资都是热钱,下一步发展怎么样。在东莞搞一个小企业怎么让热钱变成冷钱,就看的宏观经济发展好不好。如果宏观经济大起大落,即使是冷钱也可能变成热钱。这个区分我感觉意义不是很大,经过前一阶段的分析,检测跟踪,目前流入的热钱规模很小。按照国际金融界的计算公式今年是流出,所以外汇部门的主观让这个热钱很少,但是我愿意把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其实给一个小的牌照,但是没有投资机会流动的投资叫热钱,热钱的形成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看法,这一次主要的来源我个人认为是来自于同类。有几个测算方法,第一个2009年和2010年的信贷,今年数字没有出来,肯定超过7.5万亿,12月份停了固定资产,有哪个资金没有进行实体经济呢?中国历史上每年的中长期贷款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之间基本上要比中长期贷款高一些。
高的部分是丝绸,2009年和2010年中长期比固定资产要多出一大截,这一部分不论是什么,可以算是没有进入实体的部分。这个算下来2009年大概多了1万3亿。另外不是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这部分是通过短期贷款,因为银行当时担心监管部门控制规模,所以又没有好的项目,银行现在要商业化怕承担风险,通过票据里占座,如果控制规模就把上半年的规模挪出来用,这部分钱没有具体的项目也是随即游走的。这一部分大概是2009年7000多亿,2010年不到2000亿。所以外部的热钱的统计率可以夸大,所以由此得到的结论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确实不小,关键是看市场上的,现在资本市场有两派观点,中国资本市场的看法投资策略报告,尽量预测不准,但是我们可以看大致的看法,一派观点认为如果根据以前的经验额宏观滞后于实体的物价,往往要等到物价高点出来,导致经济的明显的回落,市场会出现调整。另外第一是乐观的,市场反映灵敏了,很可能在一季度物价压力大的时候出手,可能市场是年初调整,下半年有机会。在分析物价和政策出手的揣测十分遗憾的是中国的宏观政策具有很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美联储预期未来12个月核心CPI的定位是多少,市场大致上能够预期到政策的走向,是透明大致可把握的。我们现在基本上难以把握的,大家关心宏观政策也有道理,以今年为例,还是以市场经济学家分析预测为利,今年上半年大家预测到物价下半年会上涨,银行会加息。银行一直抗到10月份,大家都觉得不会家了,结果加了一大部分。大家都觉得加了一次息不会再调了,结果过了两周有加了一次。使得专家很狼狈,核心CPI增长速度不清晰,政策变动的规则也不清晰,所以大家在中国特别关心宏观政策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