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峰置业市场研究部经理刘金林
政府、开发商、银行和市民到底谁是两难的
回顾2010年的市场,政府、开发商、银行和市民到底谁是两难的。
开发商在2010年面临了哪些两难困境,开发商面临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双重夹击、低价税费上升,开发商成本增加,信贷和融资平台紧缩,还有社会的回报等等,对于开发商而言也是非常艰难的。
银行的信贷投给谁。开发环节中重要的角色就是银行的信贷投放,2010年信贷投放是怎样的,我们知道突破了7.5万亿元,纵观2009到2010年信贷投放是呈现逐步回落的,整个宏观调控要求信贷投放要防范向房地产等高风险行业投放,开发商和银行之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市场中,所谓的弱势群体在2010年是多么的纠结,从4.17新国十条后,市场观望期延续到8月份,整个市场的现象是成交供需萎缩,购房者从希望调控开始,到9月份房价还未下降,之后出手,推高了楼市的量价齐升,并且持续到12月份,购房者经历了希望、观望、失望,出手的过程,在座的各位除了业界的朋友外,除了媒体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大家都是购房者,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和心路历程。
2010年楼市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在交锋,看得见的手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规律,谁更给力。2010年看得见的手频频触动,调控力度超过了以往所有的年份,瑞峰置业对2010年楼市调控政策进行了概括:前所未有,各部委和调控的手段都是前所未有,几乎每个月都有调控的政策,覆盖了所有的环节,而且是多部委联合出台调控政策,而且从货币、信贷、税收、市场、行政等手段都用上了,覆盖了三大主线,抑制投机、稳定房价和保障房建设,贯穿了整个宏观调控中。看不见的手—市场规律是如何作用的,2010年全国楼市量价齐升,网络上的形容是“空调”,调控未产生任何的作用。
东莞楼市2010年总结东莞每天的成交量是在150套左右,很少有低于100套,井喷的时候超过200套。
东莞土地市场,近五年土地情况,因为2008年金融危机,土地供应量收窄了,经历了金融危机后,土地供应收窄了,2010年上升的幅度收缩,工业用地提升了,实际上商业供应的面积是下降的,预示着未来土地资源是稀缺的,从成交溢价情况来看,地价小幅度提高,也有地块流派,这是分化的一年,镇区土地底价成交比较多,楼面地价从2008年来看是稳中趋升,意味着房价是由地价支撑的,未来价格下降的可能比较小。
2010年所谓的高价地就是楼面地价超过3000元/平方米,全部集中在寮步、虎门、长安三镇区,意味着后市的房价会走在东莞各个镇区的前列;总部基地9块集中拍卖,这是东莞政府促进东莞转型非常有利的尝试,吸引了业内关注的目光,大家开始思考东莞商贸圈的发展,应该有哪些模式,这是东莞有利的尝试;因为看好东莞市场,外地房企进入东莞市场,保利集团、深物业发展、上海华中房地产、新鸿基地产,上市公司、深圳、长三角、港企都进入东莞,开发主体进入东莞导致2011年的碰撞将是非常精彩,也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2010年市场供需情况,全年走势,前半年因为宏观调控持续到6月份,8月份到12月份是供需两旺,这种情况是非常明显的。从2008年的供大与求到2009年供需两旺,2010年市场新增产品扩大,供需矛盾有所缓解,月度供需比基本在1.0左右,市场处于良性和理性的情况。
2010年住宅成交量跌价升,非住宅成交量大涨,成交63万平方米,东莞多年未出现这样的情况,意味着东莞的商业发展从2010年开始出现了新的契机;区域市场情况,区域的供需出现几个热点,城区继续领跑,主要是以南城和东城为主。凤岗、塘下几年是持续发力的,松山湖片区的大朗、大岭山等片区的成交量是突出的,寮步等镇区开始升温。
2010年市场主要是供需平衡,走势不明显,仅9月新增供应大幅增加致月末存量达到450万平方米,新增量基本上被市场消化掉。400多万平方米的存量,在未来的13个月可以消化掉,在不增加新供应量的理论为前提的。过去12个月的成交量有下降的趋势,1月份的时候,是49万接近50万平方米,12月的成交量下降到36万平方米,如果明年市场供应量增加,政府出台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成交量会进一步的增加,消化周期会延长,未来的市场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2010年动感新开工量了近三年的新高,商品房达到了777万平方米,住宅达到了649万平方米,意味着明年的货量非常的充足。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