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可能会稍微的低一点,实际上在高位徘徊,大家不要被统计局的数字蒙了,大家最近看到这几个月通货膨胀的数据都在6%以上,实际通货膨胀没有下去,但是分母做大了,分子没有变,相对数下来了,这就是统计局做的数字游戏。9月份比8月份降了0.1%,是不是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央行拿此说事,通货膨胀得到了控制,下一轮是否要放宽货币政策,很有可能是拿此数字来说事,这就是中央可能要调整货币政策的一个现状。
高通胀的预期短期内不会消失,平民百姓、企业家和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高通胀伴随的是经济相对比较高的增长,当然就没有事。问题是现在的经济不好不坏,上半年是9.6%的增长,跟2008年底和2009相比增长不错。但实际9.6%的增长,质量不高,国进民退,GDP的增长并非是靠拉动内需,并非是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而带来的。
中国GDP的增长还是停留在以外贸出口,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主导,虽然中央政府天天都在说要转变发展方式,但是到今天为止,转方式促转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2012年中国经济还维持今天的态势,不明朗不明确。在高通胀的预期下,转变发展方式,还需艰难的进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 2012年唱主角的不应该是国有企业,而应该是民营企业,东莞的企业家,可能要扮演重要的角色。
东莞在过去的几年,市委市政府跟省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在促转型升级。全国的经济形势,东莞的经济形势和全国的基本上一致,东莞企业的经济转型依然没有走出困境。
东莞中小企业占多数。按照经济统计局的数据,有12万家中小企业,从事的基本上还是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从事现代服务业的则比较少。在东莞状态稍微比较好的企业,要不就是房地产,要不就是酒店业,因此酒店和房地产依然成为东莞经济的亮点。但这一亮点不可能作为东莞乃至和广东经济增长的动力,促转型,其实还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做文章。在太阳能、节能环保、污水处理等方面,东莞这几年做了一些工作,但没有形成规模,例如两年前市委市政府就说要发展LED,财政还专门拿出专项资金,两年过去了,没有LED的企业群体,围绕LED的上游、中游、下游进行产业组织,尽管个别企业做的不错,但是从企业的集群来看,从LED的产业链来讲,始终没有杀出一条血路。
东莞政府的政策走过一些弯路,例如200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引进,大型的国有企业、央企到东莞来,结果引进了哪些企业,中国电子集团,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其他的没有看到。包括松山湖这几年也没有什么消息。这些都说明东莞在升级转型方面还是步履维艰。
温家宝总理曾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通过支持小微企业的财政金融措施。这些支持比较有限,小微企业是不是包括了个体户,该如何定位,这是个问题。八条措施,大部分围绕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其中有一条是500万以下的贷款给予支持,贷款率要放宽一点。但现实是四大银行基本上对500万以下的贷款不感兴趣,真正感兴趣的是中小金融机构。东莞努力的筹组村镇银行,进程比较慢,仍需努力的推动。
八大措施的意义在于,对组建中小金融机构,政府是很关心的,政府出台的政策很好,但是收效有限。
升级转型的希望还是要寄托在中小企业自身上。东莞大部分的企业还是从事加工出口,如果还有定单的话可以继续做,维持企业运作,但是千万不要将加工出口当做是企业的增长点,这是不靠谱的。
近期温州的借贷危机暂时没有燃烧到东莞,深圳有一家LED的企业“跑路”了,企业的老板和高管集体失踪,深圳很紧张。温州从事炒卖活动比较热烈,深圳不是炒卖的城市,相对比较理性,为什么也有企业出现危机?如果投资经营管理失败都会遭受失败出现借贷危机。这家企业2008年做了冒险的决定,逆势在全国主要的城市开了四个分点,都成了累赘,最终借高利贷,产品卖不出去就要跑路了,这对东莞企业来说是警惕。经营管理是否可以上一个台阶,不管是从事现代的服务业,还是先进制造业或是目前的加工出口,如果没有办法提升治理结构,很多公司还是夫妻店,还是儿子和老爹共同举办一个企业,这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可能很难扶持。2012年维持正常运作,做单的同时是不是可以拿出一部分的精力和资金做什么,例如公司是否需要改组一下。你的战略是否要重新治理一下,做什么首先要搞清楚,如果选准了目标,就要考虑做一做内需,甚至做一做进口。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