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东莞市区交通拥堵如何改善,是改善还是防治?为什么我说改善,首先这是一个难题,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虽然东莞刚刚面临起步,但是已经感觉到难题的压力。第二,应该说是城市化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一个地方按照东莞土话来讲,不旺就不堵,一旺就堵,我们也是很矛盾。
东莞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城市,产业结构是工业为主的城市,它的城市空间结构应该说是全是分散型的,有28个镇、街,现在是4个管委会,加上市区有33个行政区划,2465平方公里,分成这么散的区域,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东莞到今天城市化这样高了,拥堵到现在才出现,因为散所以不挤,不挤,所以堵的没有那么明显。东莞朋友到外地,到广州、深圳,回来还觉得我们这里比较畅顺。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东莞是一个散状的城市,所以整个服务设施服务水平是受到限制。比如公交要覆盖这么大面积,这么散的区域,成本是非常高的。要达到一个好的服务水平也是非常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这个散状城市也是带来公交服务水平受到制约。我们可以看一个数据,东莞到目前市区公交分担率只有13%,这就非常说明问题。对公交集约式发展是一个问题。
我讲几个简单的概念,首先在城市道路这块,整个交通系统有常规道路交通,还有轨道交通一系列,我们今天还是讲道路交通系统这方面的探索。道路系统大概分两大类,一类是公路,主要是城市跟乡村或者区域之间客货运服务的路径,对城市联系这方面的东西要求是比较少的。我们讲的联系就是道路尽可能减少对城市的分割,首先第一类是公路。第二类是城市的道路,城市道路又分四大类,一类是快速系统道路,像我们东莞环城路,基本上功能是以长距离、快速交通为主要服务功能。大部分节点都采用了立交,在环城路上不需要红绿灯。城市快速路两侧用地要联系起来非常不方便,城市立交节点四周用地要联系起来也非常不方便。但是这个有它的功能定位来要求,它的功能定位就是要联系不同区域之间,所以交通快速化是它的首要功能。第二、三、四类型就是我们叫常规的道路,主干道、次干道,侧重城市交通和联系的功能。其中主干道交通功能更多一些,联系功能更少一些。大概是这样一个分类。
从供给方面,我们车要在路上跑,我们车要在车库停,这些东西都需要我们城市土地提供供给,供给大概是什么状况呢?从04年到08年,这几年是城市大发展时期,无论是市或者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巨大,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市区建设里程仅仅87.9公里,每年增长率不到3%。四个街道增长率只有1.8%,这说明我们交通供需矛盾会进一步加剧。
其他城市有什么措施呢?包括对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对机动车上牌作一个限制,这是北京在做这个事情,但是大家都希望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的背景下,对机动车发牌限制目前不是一个很现实的方法。包括灵活上班,从管理方面把它需求进行控制。第二,从管理方面,比如中心区高峰时段实行收费,这也是普遍受到公众质疑的做法。第二个就是提供供给,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建设轨道系统、建设BRT大容量系统,替代出租车,改善出行结构,另外一种是在常规道路上,比如路口节点治理,停车场建设、道路增加,等等,这些都是城市对交通拥堵治理的基本思路。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