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这块也是我们非常大的一个问题,我们很多道路有占道停车的,也有没有地方停车的,也是给大家造成很多不便。但是乱停乱放对我们道路系统影响非常大,八达路也是一个典型例子,我们综合交通规划也做了27处新规划一个停车场,但是实施难度非常大,用地很紧张,05年做了一个规划,但是目前实施的寥寥无几。
人行过街设施,这也是希望做的一个工作,这块也是跟东莞城市要求,很多不希望看到天桥,对这个工作有一定影响。我们通过规划,希望能够在商业网点上做更多步行设施。绿道,我们的慢城系统,我们希望在2010年建设226公里基础上,也规划了2263公里城市社区区域网。通过这个网络打造一心五环结构。整个计划大概是在2014年就要基本能够建成绿道,届时希望大家用自行车出行,改善我们出行结构。
最后讲一下东莞大道、鸿福路几个节点改造问题。旗峰路这个节点也是作为交通研究范围内最堵的一个点,这个节点我们也做了一些方案,首先,平面优化方案。优化后,饱和度有所下降。另外一个方案是旗峰路下穿的方案,结合轨道交通,未来预留旗峰路下穿的条件。为未来这个地方能够提升它的通行能力营造条件。我们现在也按照这个方案来实施。这个方案好处是通行能力比平交方案提高。举一个简单例子,我们一个封闭水管里,把这里放开了,下一个口就要压住,这样一个立交做出来后,可能对其他上下游会有一个影响,但是这个影响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还是建议这个方案。这是节点未来建成的情况,但是这个应该是2015年以后的事情了。
东莞大道这个路口,东莞大道跟鸿福路交叉路口也是大家非常关注这个口该怎么建,我们从3月份开始一直在探讨,立交方案也做了很多轮对比,做立交的呼声非常高,因为这个地方交通量很大。目前饱和度已经去到0.98。但是从整个路网结构来看,这个地方是城市常规路网,立交对它的联系非常不便。立交桥如何做,能不能兼顾城市联系。我们做了很多方案,包括平交方案,包括东莞大道短下穿隧道方案,只有600米长度,一开始拟采用这个方案,后来跟林教授团队探讨后,发现这个方案有很大问题,这个立交做完后,南北两端未来就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平交路口设置,我们东莞大道对东西隔离非常严重。平交路口是对这个问题最佳的答案。一旦做了短下穿后,这些区域联系以后就永远没有机会了。所以这个方案我们也放弃了。还有一个方案就是东莞大道长下穿,长度达到2000米,这个方案有什么好处呢?通行能力大大提高,预留开设平交路口的表现。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个路口同样有旗峰路的问题,这个路口畅顺了,下个路口就会堵了,而且这个地方通行能力不一定能够做到。同时这个方案是代价极其巨大方案,整个造价超过15亿。这15亿拿来做其他方案,应该更有成效。最后我们放弃了这个方案,我们还是采用平交方案,希望用分流方式解决中心区拥堵问题。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