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指出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行政许可和登记机关要核定其经营和活动范围,为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意见提出,到2020年养老业拟提供1000万个岗位。
此前,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使企业逐步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角,在这样背景下,更激发了房地产企业大举进攻养老产业的决心。粗略统计,目前包括万科、保利、招商、金地在内的30多家房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发养老地产。
究竟未来的养老地产市场有多大?同策咨询研究部数据显示,预计2015年全国城市商业化养老机构的潜在需求为自理老人床位数174万~185万张左右,需要护理老人床位数30万~32万张左右。按照一个项目最优化床位数为400张计算,未来三年市场上将需要至少4500个项目的建设。
此外,2013年3月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就“保障基本民生、发展社会服务”的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重点提出:“到2015年,养老床位要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覆盖率要达到100%,农村达到50%。”
中国养老地产“粗放式”增长的四大特征
从以上信息来看,无论是政府规划、养老产业政策,还是实际的养老地产市场需求、开发企业布局动作来看,养老地产都还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这么巨大的市场空间背后也面临更多的是市场冲动,其中,关于养老地产运营模式、养老相关产业的发展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不成熟的一面,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当前中国养老地产市场呈现出“粗放式”增长的特征。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中国养老地产“粗放式”增长主要表现四方面:
第一、中国老龄化加速,养老床位没有办法满足市场需求,大量的市场需求持续存在;
第二、短期内养老产业、养老地产政策频发,鼓励和支持满足养老产业、养老地产的发展,政策发的多,落地的少,短期内还有执行的瓶颈存在;
第三、在短期内政策刺激之下,大量房地产开发商对养老地产跃跃欲试,以养老地产为名进行圈地,养老地产变成开发商的拿地工具。这样导致短期内养老床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实际上这些养老床位基本上没有办法投入运营,仍然处于房地产开发范畴之内,而不是养老地产运营及服务。
第四、政策规划层面如:到2015年,养老床位要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覆盖率要达到100%,农村达到50%,到2020年养老业拟提供1000万个岗位等也会导致中国养老产业、养老地产陷入“粗放式”增长的怪圈。
养老地产(床位)不可“粗放式”增长
当前来看,中国养老地产“粗放式”增长尽管客观上可以增加养老床位的数量,但是长期来看不可取,养老地产“粗放式”增长背后势必会带来盈利模式、运营模式、重复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困局。
单从养老床位的角度来看就会显得问题重重。据国家统计局2月22日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末全国共有养老服务机构4.2万个,床位381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62万人。据此推算的话,截止2012年年底每千名老人是20张左右。
如果单从数字上来看,由每千名老人20张左右的床位增加到每千名30张似乎不多,到2015年,养老床位要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似乎也不困难。但是其绝对数量是相当庞大的,也就是意味着从2013年到2015年这三年时间,不考虑新增老人人群的基础上,全国要新增床位至少127万张(平均每年42.3万张)才可以达到养老床位每千名老人30张的目标。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