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在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的工作会议上引起了轰动效应,也对1998年最终下发23号文件起了巨大的影响,最终促进了中国住房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可以说华远在实现房改制度的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麻烦不是出在23号文件出台之前,而是23号文件出台之后。1998年7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发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紧随其后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厅字号文件,北京市下发了京发号文件,出台了实施方案及细则,福利分房作为“最后一顿免费的晚餐”,将彻底退出市场。实际上,今天仍有部分单位和机构借用23号文件中经济适用房的名义坚持着半福利分配式的分房制度。
其实,早在此前我就用公司提取的公益金安排了职工的住房建设问题,兑现了我在华远房地产公司成立之初对员工许下的诺言。
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制度,员工住房的建设与分配完全交给工会,包括如何计算工龄,如何计算住房补贴的金额,如何使用公益金和如何限制以权谋私,图纸、户型、非毛坯的标准,都由工会讨论确定。我既不参加这种讨论,也不参与制定分配方案,也不允许任何职工来找我讨论,除非发现工会有违规违纪的问题,否则一律按工会的决定办理。
住房分配之后,又按照国发23号文件,让所有的职工按房改价购房,将住房用低价卖给了员工。1995年之前到公司的员工都分到了大小不同的住房,90%以上的员工从公司分到了住房。
此后,华润按照香港中资机构的规定,又给不同职位的人员发放了一笔住房补贴(除了个别新到公司的员工),许多人借机购买了公司对市场销售的商品房。
住房制度的改革促使公司不得不进行彻底的调整,由单位购房的定制生产方式转向完全面向市场个人购买的生产方式。
此前华远最先开始的面向市场的房子只有外销房。早期的万明园小区、红联北村小区、志强园小区、东冠英小区、建工西里小区、西罗园小区、鲁谷小区等大都是对单位进行销售的产品,后来京通新城、华清嘉园、华亭嘉园、凤凰城等项目全都变成完全向个人消费群体销售的项目了。
当北京的拆迁政策也由实物拆迁改为货币拆迁时,公司手中的30多万平方米的拆迁房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为换回现金,我不得不做出不以营利为主而以套现为主的决定,乘着最后一顿福利分房的“晚餐”机会,将这些拆迁房低价卖给了一些追赶福利分房末班车的单位。如承担公司施工的大企业中国中铁(行情 股吧 买卖点)股份有限公司,他们要求用住房顶工程款,于是鲁谷的一些拆迁房就变成了他们的福利分房。没想到这给公司带来的不是利润,而是一个巨额的亏损。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