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上海社会科学院了解到,1993年到2012年,上海常住人口从1381万增加到2380万,平均每年新增52.6万,年均增长2.9%。2013年,上海常住人口突破2400万大关,达到2415.15万人,比上年增加34.72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990.01万人,占比41%,较上年增加29.77万人。
在广州,情况也不容乐观。2013年末,常住人口1292.6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32.31万人。这比2012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的1260万人增长了约32万人,从2000年到2012年间,广州常住人口每年增长达43万。
据预测,如不采取有效调控措施,2020年上海常住人口将超过《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全市常住人口总量2650万的人口规划目标,2030年将达3000万人左右。
遏制人口过快增长面临诸多瓶颈
各地仍存在GDP思维惯性,担心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经济发展减缓、税收减少、失业等问题。一些高耗能、劳动密集型的“纳税大户”本不适合在大城市发展,但是,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转移或外迁的难度很大。
记者在北上广调研了解到,尽管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措施,人口增速有所趋缓,但是绝对数量仍然大幅增加,对城市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压力。目前,人口规模控制工作面临多重阻力。
一是人口管理体制不顺,多方合力尚未形成。据了解,上海在2008年成立了市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成员单位有25家,但各部门各自为政、工作机制不畅。目前,居住证登记与信息汇集系统化程度较低,信息合建共享机制不够顺畅是重要原因。
二是“GDP思维”下“以业控人”推进力度不足。记者发现,各地仍存在GDP思维惯性,担心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经济发展减缓、税收减少、失业等问题。一些高耗能、劳动密集型的“纳税大户”本不适合在大城市发展,但是,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转移或外迁的难度很大。
三是相关政策不到位,“以房控人”政策力度不够。比如,上海在2011年7月颁布的《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实施办法》对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房屋出租缺乏具体政策,对“非改居”的厂房出租没有明确规定。虽然规定了违章建筑及危险房屋不得用于出租,以及租住人均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不得分隔搭建后出租等,但执行过程中却由于各部门分工不明确等原因执行力度不足。
四是“单独两孩”等政策给人口控制带来新压力。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测算,政策放开后平均前5年每年将新增5.42万人左右,此后每年新增约4万人左右。“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将使城六区人口服务管理压力加大,也使幼儿园、小学配置更趋紧张。
以产业疏导引导人口分流
专家表示,特大城市人口膨胀根源在于产业和功能过度聚集,因此有必要对特大城市功能和产业进行疏解,主动舍弃牺牲一些产业,“掉一些肉”,以经济“减负”为人口减压。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北上广等大城市吸引的新增外来人口中,大部分集中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行业,不符合大城市的定位。根据2012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在北京市,就业以外来人口为主的行业主要是居民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制造业,在这些行业,外来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分别为75%、73%、68%、63%、52%。2013年底,在全市登记流动人口中,服务性行业中流动人口比重超过70%。
在上海、广州等城市,也存在类似情况,对此,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建东表示,大城市应以产业疏导引导人口疏导。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已就地淘汰一批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存量产业,实现了213家污染企业停产退出,完成全年任务的7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