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除了国内因素,国际因素呢?
嘉宾:从国际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使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是欧美制造业“回巢”步伐加快,由此衍生的大数据、3D打印、智能机器人(39.390, 0.21, 0.54%)等高端制造业挤占了发展中国家国际市场容量。
二是全球总需求疲弱态势在短期内难以好转。美、欧、日经济发展出现分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缓慢增长的趋势,中国依靠外需提振工业增长的空间有限。
三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将对新兴经济体造成冲击,促使国际资本从新兴经济体向发达国家回流,导致新兴经济体股市、汇市大幅波动。
综合各种因素预测,机遇与挑战并存,2015年我国工业增速将保持“稳中趋缓、稳中趋降”的特征,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速为7.8%左右。
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重化工业仍将持续低位运行,而信息消费、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结构调整中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会。
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今年政策指挥棒会有什么变化,应该做哪些调整?
嘉宾:为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在实施“双稳健”财政、货币政策的同时,应努力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转型升级要助力,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有效防范债务风险,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一是货币政策应适当微调。
按照“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优化结构、盘活存量。摒弃加大资金供给的老路,采用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调控工具,依据宏观经济金融运行态势进行了结构性的预调微调,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保障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发挥创新性,综合、灵活、有针对性的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注重加强预期管理。在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应发挥“滴灌”作用,定向放松信贷条件,通过定向注入流动性、降低房贷利率、稳步改变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引导利率下行。择机适时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熟市场经济的法定存款准金率一般只有5%左右,而我国目前高达20%。当因对冲外汇占款而增加货币供应的因素消失以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应该在未来五年内,逐步下调到10%以下的正常水平。
二是财政政策要积极灵活。
一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加快铁路、公路、水运等重点项目特别是中西部铁路建设进度,推进特高压输电、核电、水电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项目开工建设。
二要加大财政对工业研发的支持力度。例如,研究以中央财政资金或中央基本建设资金设立融资担保公司,为制造业关键领域和布局调整转移重大项目提供定向贷款担保。提高中央财政用于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关键技术领域创新突破的补贴比例,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三要加快设立国家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加大对集成电路等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支持力度。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