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井喷创历史最高峰.2015年第一季度住宅新增供应面积171.5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增加124%,比历史最高峰111.8万平方米增加53%
成交量处于历史第二高位。第一季度住宅签约面积约129.3万平方米,同比大幅增加36%,在历史上同期排名第二,比2013年同期少13%。
房价稳中有跌。第一季度全市住宅均价约8881元/平方米,同比略跌3%.
供求矛盾突出。2007年以来,仅有两个年份第一季度供过于求:2008年和2015年,其中2008年供求比为:1.7:1,2015年供求比为:1.3:1.由此提出建议:2015年开发商应警惕高库存带来的风险,应走量为主。
房价结构性下跌,80-120平方米户型是市场成交主力,临深片区是成交热点
房价结构性下跌。2015年第一季度,前十楼盘中,均价8000元以下楼盘占4席,且7000元以下盘有2个;而2014年同期8000元以下占3席,且无7000元以下楼盘。
80-120平方米户型是市场成交主力。前十楼盘中,有九个楼盘成交主力面积在80-120平方米,其中七个楼盘主力在80-100平方米。
临深片区是成交热点区域:前十楼盘中,有一半楼盘分布于临深片区。
品牌房企占半壁江山。前十楼盘中,包含万科、恒大、碧桂园、万达等在内的全国一线房企占半壁江山。
70-120平方米供应比重占七成,140平方米以上户型供应比重创历史新低
70平方米以下户型供应有所上升,但仍处于历史低点。虽然今年第一季度70平方米以下户型供应比重较2013-2014年略有上升,但在历史上仍属于低位水平。在房产投资意愿下降的背景下,小户型的产品的开发变得谨慎。
首置或者首改产品供应比重持续增加。70-120平方米户型供应比重约67,近七成,创历史最高。其中以首置或者首改为主的产品100-120平方米增幅最明显,供应比重达25%,创历史最高。
140平方米以上再改产品供应比重大幅缩水创历史新低。140平方米以上户型供应比重仅13%,创历史最低。随着2015年支持改善需求的政策的持续刺激,预计120平方米以上户型供应比重将有所上升。
万科、碧桂园、万达和恒大等保持强劲且稳定的竞争力
备注:联合开发的项目,业绩统一计入主导的房企
万科、碧桂园、万达和恒大等保持强劲且稳定的竞争力。2014-2015年历年第一季度房企排行中,连续两年均位列前十的开发商有:万科、碧桂园、万达、恒大、光大和新世纪。即60%的房企竞争力稳定。
前十房企市场份额稳定在40-45%。2015年一季度前十房企总金额全市比重为43.8%,比2014年同期增加0.3个百分点,总体稳定。2008-2014年历年全年前十房企平均占市场份额是45.6%。
前十房企有八成业绩增长。前十房企中,有8个房企业绩同比增长,这将会助长房企对于2015年东莞楼市的信心。置荟星城房企2015年表现突出。无论是从商品房还是住宅金额排名,东莞本土房企置荟星城均名列前十。
东莞楼市需求仍有激活的空间,供应增,成交增,反之则成交减
东莞楼市需求仍有激活的空间。从各片区供求情况来看,基本得出结论:供应增,成交增,反之则成交减。反应出东莞总体处于需求待激活阶段。
七大片区,仅西部片区成交明显回落。其中成交量同比去年不相上下的片区为:市区和东南片区;成交大幅提升的为东部、西南和中部;仅西部片区明显回落,主要受供应减少影响。
中部和西南片区供应突出, 需求得到激活。中部片区以东坑表现最为突出,供应量最大,同时成交量亦位列中部第二,约954套,仅比寮步少37套。东坑成交量的激增,拉低中部整体均价。
小结:
供需两旺,房价总体稳定,呈结构性微跌。
供应井喷,供求失衡,高库存风险犹存
80-120平方米户型供需两旺,14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供应大幅萎缩
临深片区仍是成交最热区域,中部和西南片区表现突出
东莞楼市需求仍有激活的空间,成交量的变化受供应的影响。
2024-03-05 12:53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