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

筛选
当前位置:东莞房地产网  > 城市更新
分享到
微信扫码分享
房掌柜小程序端

房掌柜小程序端

点赞(0)
收藏

杨浦滨江一座百年老房改造后“凭实力出圈”,旧改居民能在这找到动迁前的家

来源:房掌柜  整理 东莞房掌柜  2021-04-25 07:48:06阅读量:11514
[摘要]每一个人来到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位于杨浦滨江的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迎来两个“90后”参观团。由两位“白发90后”和6位“年轻90后”组成的大桥街道党史宣讲团正式成立,并在这座由百年厂房原址改造成的红色场馆开展了第一次宣讲。

  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由始建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旧址改建而成。它一头连着历史,一头面向未来,承载着杨浦滨江百年工业的厚重历史,又注入了建设“人民城市”的新内涵。自今年初开放以来,展示馆成为杨浦区的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打卡地”,每月接待市民上万人次。

  百年木行内的特殊党课

  外观看起来像个沐浴在阳光里的“木盒子”,展示馆既延续了老木行的“基因”,又融合了“5G+8K”、“3Dmapping”等高科技展陈方式,全面展示杨浦的过去和未来。地上两层、地下一层的建筑里,形态各异的木楼梯连通了不同的空间。

  在新成立的两代“90后”党史宣讲团中,有忙碌于社区贡献余热的90岁全国劳模黄宝妹和96岁退休老兵、老党员黎德福,也有来自大桥街道的年轻干部杨洋、张翔、姚怡雯,月坊居民区书记李阳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支书俞佳慧,以及上海欧坚公司的岳文博。

  前辈们透过短视频来讲述老一代人的经历,后辈们晒出自己的“新书单”,畅谈党史阅读感受。大桥街道党工委书记邵波说,从5月起,两代“90后”党史宣讲团将深入社区、园区、校区,用小切口、微故事的创新宣讲形式讲述身边的红色故事。

  杨浦滨江是我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在承载百年历史的厂房原址进行党史教育,在充满科技感的交互装置中“触摸”到地区的发展历程,有种身临其境之感。杨浦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馆长杨静告诉记者,目前展示馆接收到的团队参观预约已经排到下个月,而每逢周末,作为散客进来参观的市民也不少,有时甚至在门外排起了队伍。

  屋内的党课气氛热烈,窗外的观景台前,杨浦大桥近在咫尺,滨水岸线尽收眼底。在百年木行里上演的一场场沉浸式党课,让人印象深刻。

  古老厂房与前沿技术融合

  “1902,祥泰木行”,展示馆门口有一面以钢构框架融合木材堆场立面的“老墙地标”,记载着百年木行的历史。人民城市规划展示馆与不远处的“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均以木材作为主要元素,因此周边居民又亲切地把展示馆称为“人人馆”。

  祥泰木行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木材加工厂之一。如今老木行不再,但百年工业文明的印记却散落在以现代化科技包裹的展示馆内各处。

  展馆以虚实结合的科技手段,展示杨浦滨江的历史与“人民城市”理念在当代的实践。展厅中央有四排互动、触控的电子书架,依次呈现重要理念的理论渊源、发展脉络、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书架上交替存放着真书和电子版的“假书”,这种互动式的展陈方式让党的理论活起来、动起来。

  “人民城市·杨浦故事”展厅集中展示改革开放以来,在杨浦建设、治理与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的23位先进人物与15个人民故事。屏幕上的每组数字都象征着一位人物,一段故事。比如“0929于漪”,意为2019年9月29日,总书记向于漪颁授“人民教育家”奖章。

  在地下展厅部分,三个半开放式的互动影像展示盒,记录了从19世纪至今的杨浦滨江历史变迁。而展厅的另一边则展出了一个1比300的微缩版滨江模型,沙盘北至平凉路,南至黄浦江沿岸,西至大连路秦皇岛路,东至周家嘴路隧道,配合“全景mapping”技术,让南段滨江5.5公里跃然眼前。

  一座属于“人人”的展示馆

  作为一座“人人馆”,馆里留有大量公共开放的空间。在“人民·秀带直播间”互动展厅,人们可以参加直播、现场党课等活动。穿梭于走廊间的时候,身边栅格墙上挂满了杨浦市民自己拍摄的滨江美景。馆内还特别设有一个“人民建议征集平台”,来馆市民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注册账号,对区域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还可以实时了解办理进展。

  “杨浦滨江的记忆”展厅内,一面“光阴的故事”互动屏幕上正不断播放着杨树浦老居民口述的历史。这是展厅专辟的“城市乡愁”互动展区。在这里,人们可以看见旧改后留下的红色木门、灰色砖墙、锈迹铁网以及熟悉的门牌弄堂;脚下的地板纹路是动迁前的滨江简版地图;展馆还用“无限镜”组成了一个个展示箱,让参观者透过箱子观看老居民当年留下的珍贵物件。

  每一个人来到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归宿”。来馆参观的外来游客可以通过视频短片,了解旧改背后的暖心故事。而那些曾因旧改搬离滨江的居民,可以根据自己先前所住街道,在“街道界面”上查看旧改前全家与老屋的合影。“这些老照片是展示馆建成之初,我们从杨浦区各个街道收集而来的。”杨静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居民在回来时仍能找到“家”的位置与“根”的记忆。

(来源:上观新闻)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宗伟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楼市爆料寻求报道,请点击这里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不代表房掌柜赞同其观点。

阅读过本文的网友还阅读过

新闻排行

新闻推荐

  1. 1国有大行集体表态:化解房地产风险
  2. 2东莞城区笋盘大盘点!2.5万套选1套 不能随意
  3. 3广深高速改扩建项目将实施 广州-东莞段由广深珠公司负责
  4. 4广东:9月个人房贷新增344.82亿 扭转前两月负增长态势
  5. 5央行行长潘功胜:稳妥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
  6. 69月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7. 7【每日网签】东莞住宅10.16成交住宅141套,面积16004.8㎡
  8. 8多地土拍规则调整不再设置上限价格 取消土地限价会成趋势?
  9. 9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露面 前往顺德北滘南平路项目工地调研
  10. 10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分三类实施 已入库162个项目

楼盘推荐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