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曾感慨称“我不明白员工为什么一定要自己买房?我要给他们安全感,解决他们的疑虑。”所以,除了时不时高调加薪外,还附带分房。董明珠甚至提出,要让八万员工每人有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如果在格力做到退休,就能拿到房子。
董明珠所说的分房并非空谈,珠海(楼盘)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发布的《格力电器(000651,股吧)人才公寓项目批前公示》显示,格力人才公寓总规模约28万平方米。其实,早在2005年,格力电器就已出资2亿元,建立员工生活区格力康乐园,后来,又斥资4亿打造康乐园二期。
小米真的有“千亿估值”?
从小米的业务构成来看,这家公司具有手机制造商和互联网公司这两重属性,并且在互联网方面兼顾线上服务、物联网与新零售的三重概念。由于业务难以定性,很容易造成投资者的恐慌,因为他们不知道这类公司是否存在泡沫。
所以对这种公司进行估值,不仅要“听故事”还要“看数据”。毕竟有业绩基础才能让投资者信服。
按招股说明书披露的 经调整净利润的增长数据,2015-2017年,小米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03亿元、18.96亿元及53.62亿元。取2016-2017年的净利润增长率183%计算,预计小米2018年净利润将达150亿左右。
按互联网公司标准,参照5月3日腾讯的43 倍的动态市盈率,小米的估值大约为6450亿元。按当前汇率换算,小米估值约为1000亿美元。
不过小米具体的价值还在其互联网构架搭建完善后才能全部显现,纵使现在发展不及“想象”也不宜过度低估其内在价值。
小米的“赌局”能否获胜?
我们仅从“赌局”本身来看,要判定小米与格力的输赢,关键在于小米的营业额能否在今年12月底之前超过格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还是有希望的。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小米营收达到1146.2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其中,公司2015-2016年营收增长率仅有24.3%,但在2017年的营收却达到上年同期的1.67倍,说明成长型互联网公司的网络效应开始逐步生效。若保持此增速,2018年小米营收将可能达1914亿元。
相比之下,2017年格力总营收为1482.9亿元,同比增长36.92%,超过此前机构对其预期。但由于目前国内空调市场总体增长趋稳,机构将格力的营收增速调整至合理的19%。以此计算,格力2018年营收预期为1765亿元。
由此可见,小米还是有望略胜一筹。但仅仅5年时间,小米便从一家营收不足500亿的“小公司”成长为如今超过制造业巨头的“独角兽”,恐怖如斯。
这让许多人对这家公司感到好奇,小米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是一家手机制造商,还是一家如他所言的“互联网公司”?小米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是否有投资价值?
“十亿赌约”能带来多少安全感?
五年前,雷军与董明珠立下“十亿赌约”。按照约定,5年内,如果小米的营业额无法超过格力,雷军就要输给董明珠10个亿,反之亦然。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
2023-10-19 14:48
2023-10-17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