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年房价降价之时,各地就出现了退房潮,到2009年房价下跌时,这一幕再次出现,而且出现了上街退房行为。最近,在国家调控政策之下,房价开始呈现下跌趋势,各地又一次爆发退房潮,规模越来越大。怎么看待退房潮?对此我们应该有什么反思?本期“思与辨”进行关注。
■ 主持人: 王付永 深圳特区报记者
■ 嘉 宾: 连 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晨 星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林卫芬 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
一、退房行为不能简单认为是契约精神缺失
主持人:多数人认为,退房潮中的购房者只能接受房价上涨带来的利益,不能接受房价下跌带来的损失,这折射出很多人契约精神的严重缺失。大家对此怎么看?
晨星:房价有涨就有跌,跌的时候就要求退房这确实反映一些人契约精神的缺失,对退房者一边倒地的谴责就可以看到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态度。信用起源于交易的需要,交易越发达,信用越重要。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活动中不讲信用、违规、违约现象呈现出有增无减的态势。
林卫芬:信用是相互的,彼此信用才是谈信用的前提,我们不能单方面谴责购房者信用和契约精神的缺失,开发商是讲究信用的吗?公平合理是契约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但是房产价格是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形成的吗?买卖行为主体之间并不是一次公平的交易,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标准的卖方市场,住房又是一个特殊的商品,需求弹性非常小,或者说住房本身就缺乏弹性,在购房这件事情上,在一个价格单边上升的市场上,除了硬着头皮购房,消费者还有什么选择呢?
房产买卖双方之间的不公平还体现在商品房预售制上,商品房预售制度,就好像让购房者进入了一个制度不完善的期货市场,而机制完善的期货市场能为消费者提供套期保值的选择。商品房预售制为开发商单方面转嫁市场风险提供了便利,所有的风险都要由购房者来承担。因此,购房者自然承受不了尚未居住、房子市值就大幅缩水,形成不同程度的退房浪潮也是可以理解的。美国并没有期房预售制度,全部是现楼销售,因此并不存在“期房”之说,也没有炒楼花,没有房交会,开发商必须要有样板房才能出售商品房。
二、不完善的制度绑架了开发商
主持人: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名著《经济学》里这样来描述制度: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中,道德就是游戏规则,除此之外,别无道德。一位开发商曾经这样说,利用规则的漏洞是企业的天性,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交易费用,你们觉得呢?
晨星:在舆论上谴责开发商不讲道德的言论可谓是铺天盖地,现在开发商俨然已是不讲道德的代名词。但是谴责除了发泄情绪之外,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半点好处。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制度为什么给开发商提供了这么多可以不讲道德的机会,我们的制度究竟有什么漏洞让开发商有机可乘,发现这些漏洞并及时修补,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才是关键。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