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东莞市消防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东莞市军人抚恤优待实施细则》等多个重大事项。
“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届时,我市将培育出30家百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集群。梁维东要求,要重视规划的实用性。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把规划做精、做实,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指导意义。
议题1: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
为推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发展,实现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的转变,我市编制了《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左右;培育30家产值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多个产业集群。
关键词1:发展重点
着力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划提出,我市将着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增材制造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接下来,我市将重点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等“新型业态”,抢占软件、集成电路设计等“高端环节”,实现东莞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战略目标,将东莞打造成世界级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推进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同时,东莞将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优势产业,着力攻克机器人制造核心技术,打造完整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产业链,加强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
我市还将积极培育生物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增材制造等潜力产业。其中,新材料产业方面,我市将依托松山湖高新区,以市场应用广、产业化程度高、带动作用强、战略意义大的材料门类为重点,着力孵化培育龙头企业。
关键词2:产业布局
构建“两带多节点”产业发展格局
规划提出,结合全市区位交通、产业基础以及城市功能分布,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空间布局为“两带多节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两带”是以松山湖(生态园)为龙头的主体产业带,和以东莞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主体产业带。我市将深化莞深同城,强化与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带融合发展,对接深圳龙岗、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横岗等优势传统产业基地。同时,还将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与制造基地,加强与广州东部工业区、广州科学城与广州中新知识城建设的互动,重点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等。
“多节点”是指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虎门港开发区、中心城区、长安滨海新区、横沥科技园、广东银瓶合作创新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功能区。未来,东莞将促进生产要素在园区合理集聚,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度。
议题2:消防安全
各镇街至少建一个消防主题公园
为推动“十三五”期间我市消防工作科学发展,根据《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制定了《东莞市消防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其配套子规划《东莞市消防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规划(2016-2020年)》。
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市消防法制体系更加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普遍落实,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消防部队建设经费保障更加有力,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消防环境明显优化。
为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我市提出,到2020年全市各镇街(园区)至少建成1个消防主题公园,全市消防站100%开放,全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100%实现消防体验等宣传教育功能,全市建成1万个微型消防体验室(点)。
我市还将从加快消防车辆更新换代、加强特种装备配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推进消防装备建设。规划提出,我市将力争用3至5年时间更新超期服役车辆,逐步淘汰10年以上服役期的消防车辆。
2024-03-05 12:53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