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拒绝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要求,理由是,“采访统一由广州市住建委回复”。
而前述接近广州市住建委人士则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租购同权这个理念并不是广州市住建委提出的,只是目前联系会议办公室设在住建委,但租购同权这个理念的产生过程并不清楚,“有可能是教育部门提出的,也有可能是市里的意见。”
租房上学并无新意
随着舆论发酵,越来越多的讨论已经从住房转移到了教育话题上来。一份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文件,却意外引发了关于“教育公平”的热议。
“租购同权这个概念,对我们基层教育部门来说,意义不大。”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汪明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原来也没有歧视,只是在实际中,因为教育资源所限,只能力所能及地解决。
汪明徽所言不虚。事实上,在广州各区的入学政策中,租房入学的政策一直就有。
比如,广州市越秀区规定:对手续完备的由适龄儿童的父母租住房管局或本单位房的租住户子女,由对口小学接收;如适龄儿童父母广州市内另有房产,由实际居住地所属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学位。对租住私人房屋或租住非本单位房的,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学位。
而广州市海珠区对租住户的规定是:租住公租房的租住户子女,人户一致,原则上由对口小学接收;其他租住户情况由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学位。
这些规定背后,基本指向一个事实:父母只要有广州户口(多数都是集体户口或挂靠户口),子女都可以通过租房就读公办学校,差别主要在于是“对口生”还是“统筹生”。
目前在广州各区的入学政策中,适龄儿童的入学方式分为“对口”和“统筹”两种。前者大多针对自有房产者子女,购买商品住宅可以和某一个学校的学位一一对应,这就意味着,只要购买了某校划片的“学位房”,子女就可以直接就读这个学校,称之为“对口生”或“地段生”。而“统筹”生进入的小学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住房和学校无法一一对应。
汪明徽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从现实来看,有户籍没房子的子女入学,一般属于统筹生,“如果就近的学校有学位,都能进去就读,但如果排满了,就只能统筹到3公里范围内,一切原则取决于该学校规模能不能承受今年学生总量。”
在他看来,租购同权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很多父母觉得,即使某个小区对应学校的学位很紧张,但有了这个政策后,租房也能进去。
“但结果可能还是进不去。”他解释,这取决于教育部门解决入学儿童的先后顺序:首先确保有户口有住房的儿童入学,这是肯定要优先考虑的。其次,有户籍没房子的情况,如果有剩余学位,可以对口入学,如果排满,只能接受统筹。而排在最后的,是积分入学儿童。
他坦言,“首先解决有房有户口的,第二解决有户口租房的,第三才能解决无户口无房子的,总得有个顺序。”
“租购同权并不是针对外来人口的一个政策,只是讲了人户分离的情况而已。房子不在这,租了房,就可以享受教育,不一定非要是外省人或者农村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蔡禾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外界对这个政策存在误读。
他认为,租购同权从趋势上看当然是好事,但在供给和需求有巨大差异的情况下,政府最终还是会制定一个办法,要做出选择,“只能放开一部分,这一部分让什么人能进来?要订个标准来遴选,遴选的条件会取决于政策优先考虑什么人。”
外来人口的同权难题
蔡禾曾经带领团队在广东连续作了4年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5%的农民工愿意入户到自己打工的城市,“他们最想要的不是户口,而是教育。”蔡禾认为,积分入户并不是解决外来工服务均等化的根本途径,更实际的是解决其子女就学问题。
而对无户籍无房产的来穗人员来说,孩子想要通过租房入学,基本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积分入学。不过,即使积分入学,仍然只有部分孩子能就读公办学校,更不可能达到租购同权。
自2010年起,广州各区陆续实行积分入学办法,到2017年,广州市11区已全面实现积分入学。居住年限、缴纳社保、稳定住所等都被列入积分项目,具体的操作实行“一区一策”,但大的原则都是“拼居住证和社保年限”。
但各区政策也有不小的差异。比如,广州市越秀区,作为传统教育强区,从2017年才开始真正实行“积分入学”,而且政策门槛相对较高,报名积分入学的资格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持居住证满1年,实际居住满1年,在越秀区参加社保满1年,以及在越秀区的工作或经营证明。
各项指标,年限越长,分数越高。比如,居住证连续满5年,得60分。而连续满1年不足2年的,只有12分。额外的加分项目有两个,其中,申请人在越秀区有全额房产能加12分,依然远远优越于租房者。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