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作为广州外来人口集中流入区之一的天河区,门槛却较为宽松。天河区教育局对《中国新闻周刊》提供了一组最新数据,截至2017年3月,天河区常住人口是214万,而户籍人口只有88万,呈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倒挂的特点。
尽管如此,天河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汪明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天河区积分入学仍然只设“最低门槛”,即居住证满1年是必达项,而在天河区工作、在天河区实际居住,或者在天河区购买社保,三者符合其一,就符合报名资格。
积分入学政策实施几年来,在本地引起最大诟病的地方是“积分门槛高,实际受益人少”。比如2010年和2011年,番禺区连续两年为外来工子女准备了3000多个公办学位,但仅有数百人符合条件。在海珠区,2016年有27所中小学总共提供710个积分入学学位,但最终只有516人通过审核获得学位,出现了学位空余的情况。
类似对外来人口“福利空置”的问题,在公租房项目上也存在。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去年广州市第一次试行公租房项目,拿出了两个项目共600多套房源,但最终只有200多人符合条件,“我们也希望有800多人符合条件,但可能门槛设得过高了。”
“当初我们也考虑要不要设高一点,后来认为受益面如果很窄的话,文件价值也不大。”汪明徽说,积分入学政策在2016年就已经制定出来了,没有动的原因主要是学位的供需压力太大,“天河区有个天府路小学,规划是24个班,已经装了将近40个班,老师已经没办公室了,全在外面搭板房办公。还有一个华景小学,上学分三段,放学分三段,否则怕造成拥挤事故。”
天河区大多数公办学校都处于超满额运行状态,每个班人数要控制在45个人已经非常困难,不少知名度高的学校,功能室都改成了课堂。
“今年为什么能操作积分入学,因为多开了两间公办学校,这两个小学提供了300个学位。” 汪明徽坦言,明年又会有几所新学校要交付使用,有增量才能腾出学位,“如果没增量,我们要从各学校压缩学位非常困难。”
资料图:民众查看租房信息。马义恒 摄
但事实上,天河区今年拿出的508个公办小学学位和301个公办中学学位,都是从各学校硬挤出来的。
为了更清楚地摸准供需两边的数据,与别的区不同,天河区首先进行一次预报名,由家长先去街道办,提供居住证,取号在网上预报名。根据预报名人数,再筹措公办学校学位,筹划购买民办学校的学位。
“每个公办学校都要上报还有多少剩余学位,原则是首先把户籍生填满,预留好政策性照顾借读生,预留好今后可能转学的学生,预留好重点企业的学位,剩下的学位都拿出来参与积分入学。”汪明徽说,只要学位不是很紧张的学校,多多少少都拿出了学位,其中学位最多的是侨乐小学,提供了80个学位。
在他看来,这个办法在明年肯定行不通了。今年共提供了1348个积分入学学位,报名人数只有2900人左右,而原本预计会有5000多人报名,“今年是第一次试行,很多人还不了解政策,2018年肯定会暴增,预计会有四五千人报名才正常。今年是拿剩余学位出来解决,明年肯定就不行了,该扩班就要扩班了。”
另一个让不少家长不满的是,与本地买房家庭子女可以直接对口就读指定小学,或者就读名校不同,积分入学属于“被统筹”,孩子无法上满意的学校。
资料图:一名小伙展示自己通过租房平台找到的房子。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
2023-10-19 14:48
2023-10-17 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