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随着“租售并举”的提出和各项利好政策的释放,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在从“重售轻租”迈向“租售同权”的新格局。
在租赁市场中,以政府为主体提供的公租房虽然解决了部分人群的租房问题,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公租房难以普罗大众,以企业为主体提供的长租公寓越来越成为租赁市场新的“宠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增长天花板,似乎就在不远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房地产企业,似乎嗅到了长租公寓未来的新商机,尽管当下市场认可度仍较低,企业短期盈利仍艰,但一场关于长租公寓提前布局的“抢滩”战役正被打响。
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等长租公寓项目,试图了解目前长租公寓市场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的真实状况。
在上海的租房市场,“老、破、小”占据主流,蜗居在80年代的老房子里、在被房东催房租时真的难言“生活的美好”。在和房东的一次口角之争后,90后李佳(化名)尝试地选择了长租公寓。
“体验还不错,2500元在上海中环租到了一间朝南的主卧,15平方米,还带飘窗,属于次新的小区,离地铁口也比较近。” 李佳所租的自如公寓属于分散式的长租公寓,在对次新房进行二次装修后再转租给租户,从签约到交租都在网上完成。
“没有选择那种集中式的长租公寓,因为价格太贵了,而且空间压抑,多是单身公寓,面积小,而且同等地段和面积相比合租要贵1000元呢,用水和电还是商业收费。”
但是,自如也有令李佳不太满意的地方,比如群租的现象,虽然规定了一间房最多两个人,还是会有“不速之客”留宿,而且,每年近3000元的服务费也仅限于上网免费和每月两次公共区域的卫生打扫。
“房价太高了,即使买也只能买在郊区,生活和工作都有诸多不便,幸福指数感也降低,如果租金合理,而且租房和买房实行一样的落户政策,甚至子女的义务教育也有相应的保障,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实现安居乐业。”作为高校毕业的硕士生,已婚的李佳还是想留在一线城市,为自己的理想打拼,不至于为了买不起房“逃离北上广”。
其实,在走访中,李佳只是长租公寓的租户之一,“性价比较差”是大部分租户对长租公寓的看法。
性价比低:9成受访者认为“租金太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长租公寓品牌超500家,除专业运营机构外,房企逐渐壮大为另一支市场力量,已知有万科、远洋、龙湖、金地、碧桂园、石榴集团等房企迈入该行列。
但是,据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乐居发起的《长租公寓认知接受度调查》结果显示,近9成受访者认为“租金太高”。
自称提供舒适、高性价比的单身公寓的“V领地青年社区”月租平均在2000元-4000元。其中,其位于上海静安区共和新路的20平方米的一室户价格约4400元,此外,还需要额外支付260元的月服务费,水电费需要按照商业标准来缴纳,而周边30-40平方米的一室户的个人出租房源挂牌价约在3500-4000元。
同样地,魔方公寓位于上海内环的交通大学附近的一室户月租为6798元,位于中环的新村路附近的一室户在5200元,虽然室内精装修、具备独立卫浴和厨房等功能分区,但是这样的价格仍然让普通白领觉得“高不可攀”。
集中式公寓价格普遍较高,相比之下,分散式公寓性价比略高,以自如友家为例,其房源分散在各个小区内,分为合租或者整租,一般来讲,其房源比同地段、同面积的个人出租房源贵200-500元,另外,自如友家也需要额外支付月房租10%的服务费。
长租公寓相比个人出租房源来讲,具有精装修、功能分区、集中管理等优势,但是,长租公寓定位于城市白领。而单身青年其本身的支付能力有限,如此高的定价使其沦为小众的、收入较高的“高端白领”的聚集地。
根据链家地产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长租公寓的市场份额目前不足2%,主要集中于一线和重点二线城市,一线城市的长租公寓渗透率超过5%。
盈利困局:“不亏钱就是赚”
尽管受访者觉得“租金高”,但是对于长租公寓的运营者来讲,“账还是算不过来”。目前,市场上长租公寓的运营主体主要包括互联网企业、中介、开发商。
就资金实力最为雄厚的开发商而言,初期做长租公寓“并不是为了赚钱”。
2023-11-03 12:00
2023-11-03 11:53
2023-10-24 13:51
2023-10-24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