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或许可以运用在绝大多数事情上。
首创置业近来动作不少,除了宣布前11月签约销售额突破688亿元以外,还相继挂牌转让首创青旅置业51%股权,分别与首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集团”)旗下境外控股及运营平台首钢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控股”)和融创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创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已成立全资物业管理平台首置物业。
其中,仅从销售数据看,2019年前11月累计签约金额约688.3亿元,同比增幅达21%。与此同时,签约多城市构成的现象进一步显现,北京区域累计签约占比从前8月的53%比重,降到了前11月的43%(去年同期此数字为50%)。
这些数据的变化,也许就是首创置业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核心城市圈及潜力型强二线单核城市,坚持“有质量的增长”经营方针的量化体现。
对于11月11日公布转让首创青旅置业51%股权的公告中,首创置业表示:“通过股权转让退出该项目,可盘活资源,快速实现资金回收,优化公司资产结构,集中资金发展公司战略聚焦城市核心业务。”
而开展战略合作和拟设立自身物业管理平台,则表明首创置业未来在做强开发业务的同时,在文创和高新产业高科技产业园、城市更新改造、物业运营管理等业务方向又将有新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优质资源获取能力,创新业务协同发展。
关于首创置业的发展战略,我们透过这些蛛丝马迹,管中窥豹,尝试拼出一个轮廓来。
“有质量增长”&快周转
从签约数据可以看到,今年以来首创置业签约销售实现了较大的增长。对此,首创置业执行董事及总裁钟北辰在年初就表示,今年的目标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是稳中求进,有质量增长的节奏。
事实上,2019年一直被认为是房地产“小年”,而且大多同行对今年均持谨慎态度;加上调控趋严,项目去化受影响;以前通过高杠杆冲规模的模式也开始反思,如何回归地产本质。正是出于对现状与未来的思考,房地产行业越来越重视有质量的增长。
万科郁亮曾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某个数字,过去不是,未来也不是。‘有质量增长’是一个永续的目标,就像不会脱下的红舞鞋。”
碧桂园总裁及执行董事莫斌则说:“碧桂园并不一定要追求第一,我们是追求有质量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每一个项目能够做一个成一个,才能保证公司长久持续的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
除了行业头部企业纷纷表示实现有质量的增长,一直强调坚持“有质量增长”的首创置业同样深刻感知到了这一点。
“为什么要做有质量增长?房地产行业以前是高速增长,大家基本都做到了,推动高速增长的引擎是高杠杆,过去的金融环境还能够支持高杠杆。但是今天的金融环境已经不支持房企高杠杆,在降杠杆、降负债的大背景下,增速必然下滑。当我们还是要维持住房地产主业的同时,就要做有质量的房地产。”首创置业如此表示。
业绩报告可以看出这些增长的质量,前三季度,首创置业营业收入为149.94亿元,营业利润24.0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约32%、38%及41%。资产总值自去年同期的1728.54亿元增长至1833.53亿元,多增105亿元或增幅6.07%。
“有质量增长首先是在规模和利润之间,更注重盈利能力的提升。规模只能衡量企业大与小,利润才是衡量企业强与弱的标准。只有规模和利润同步提升,同时做大、做强直到做优,才能保持稳健的扩张步伐。”首创置业这样向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
当然,快周转与“有质量增长”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做到兼顾共存才是好的出路。“企业在规模扩张时要更注重利润和产品品质。”在首创置业而言,就是以“有质量的增长”为经营方针,专注改善型项目和刚需快周转项目。
为此,首创置业早在2016年就提出“首创制造2020”战略,依托“首创制造2020”来锤炼核心产品,同时强化销售回款,以追求两者的平衡。
对于“首创制造2020”,可以概括为“四精”——精准研发、精材实料、精细营造、精心交付;质量方面,快速扩张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线的标准化,以防止规模扩张中出现质量问题。
首创置业在中期报告里有这样的表述:“2019年上半年,集团坚决执行‘快周转’经营策略,有效把握市场窗口,实现高品质供货,新开项目快速去化,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全面升级首创制造2020运营体系,覆盖精准研发、精材实料、精细营造与精心交付全维度,精心打造天阅、禧瑞、禧悦等核心产品体系,产品及服务品质再上新台阶。”
与此同时,首创置业自销全面开拓内外部管道,上半年就实现自销签约129亿元;以及通过提升项目去化率、确保回款工程节点等多项举措,加速销售回款,上半年实现并表销售回款大幅上涨76.9%。上半年,上海天阅滨江项目、昆山悦都项目等开盘去化率达100%,实现签约达50亿元。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