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地抉择
中海并非个案。
调查显示,北京今年二、三季度即将推出的新盘中,有不少是曾经的高价地项目,包括远洋、中建、中铁、保利等央企和上市公司在2009、2010两年高价摘得的高价地块。这些地块在当初激烈的竞地过程中至少令地价翻了一倍,最高的溢价率高达467%,楼面地价普遍超过了15000元/平米,开发成本接近3万元,成本已经突破了当前主流购房客群能够接受的价格上限。如今,这些高价地项目正面临着究竟是保价,还是保量的艰难抉择。
“保量,意味着低价开盘,虽然影响了企业利润,但有能力购房的客群大大增加,不过最终能否以价格换得销量还需要市场检验。保价,意味着在营造项目的高端形象的同时,也能确保一定的利润,但销售周期将被拉长,各项成本累积,同样会摊薄利润。在两难境地下,这些曾经的高价地在项目上市前遭遇着空前的定价难题。”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称。
这些曾经的高调高价地项目,如今基本上表现出缄默的态度。他们对本报记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表示,由于高价地是敏感话题,不愿就此接受采访。
也受此困扰的北京润枫领尚销售公司总经理郑德强说,目前,60%-70%的投资客选择了观望。大公司如果可以不动高价地项目就能完成销售任务,他们就会千方百计调动子公司的项目完成既定销量。这种情况下,高价地可以暂缓销售甚至不销售。但润丰地产只能追求快销。
将于近期开盘的润枫领尚项目也曾在2009年地价溢价率排名前十。郑德强透露,项目已在报批中,价格还无法透露。但他表示,尽管地价核算成本已经达1.5万元/平方米,但他们准备将首批产品定位为刚需产品,“能走就行,薄利多销。”
高价地神话就此终结?
国土部部长徐绍史3月2日在内部会议中再次强调,要积极探索“限房价、竞地价”,商品住宅配建保障房等一些做法,使土地出让从单纯的价高者得,到惠民生、稳预期,到注重社会效应最大化转化。
这是否意味着高价地神话就此终结?
谈起高价地,郑德强不无感慨地说,在以后的拿地过程中,地产商应该会更加理性了。
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秘书长杨乐渝认为,土地财政的历史不终结,高价地的历史就不会终结,就像GDP每年都要迭创新高一样。
2010年全国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29397亿元,同比增长106.2%,超过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30%以上。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认为,高价地售价回归理性,表明调控前公开竞拍方式获得的地价存在暴利,其中有投机的因素。土地拍卖价格不是刚性成本,市场不是由卖家决定的。而此前的地价推动房价,房价再反过来推动地价,更多的是炒家投机链之间的累计加价,产业链之间的加价。而一旦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投资需求被剔除,高价地项目就有可能被套牢。这些企业在今后的拿地过程中,势必要更谨慎。
2025-09-09 16:26
2024-03-05 12:53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