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四环路东侧出现了一大片红色坡屋顶别墅群,耀眼别致,而更引莞人关注的还有“泗水归源”的园林设计、高大圆柱门廊的正门。尽管这并非光大地产进入地产界的首秀之作,但景湖花园之于光大和东莞地产界,都算是惊艳。
据光大集团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陈忠回忆,为了给景湖花园寻找漂亮的外衣,他们穿梭于东莞、珠三角,甚至苏杭的名盘园林之间,景湖花园算是各种精品的结晶。留给最深记忆的,便是那片红色坡屋顶,而这则为香港新世界花园留给东莞的印迹。
就是那片屋顶,激活了包括光大、宏远、中信等众多设计师的灵感。不过,与新世纪地产相比,这些开发商对港系地产的承袭,只能算作妙手偶得。
接手新世纪花园2期后,新世纪地产便开始深入香港、深圳等地,参观学习当地的人居模式和建筑风格,并迅速将其应用于产品建筑。1999年12月,新世纪豪园1期开盘。在产品户型上的跨越式创新,让东莞地产界兴奋不已。这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见证。
学习并能超越,此间的“莞派地产”后知快觉,边走边学,东莞人对新事物的仿效与超越,已经从普通行业延伸至地产行业。
历史有时表现出相当的机缘巧合。1999年4月,中惠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宣告进军房地产开发市场。几乎同时,广东世纪城集团开始专注于房地产开发投资。
其间,最为人瞩目的便是后来被统称为东莞房地产开发“四大家族”的光大集团、中信东莞公司、新世纪集团和宏远集团。另外,包括联华国际、中惠地产、高田地产、丰泰地产、黄河地产、三正在内,都被认作为莞派地产的新势力。
这些金光闪闪的名字,在开发早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创新精神,其楼盘建筑风格与营销技法都“千盘千面”,而今却因创新乏力,风格雷同,营销技法也乏善可陈。
转战异地求发展
无论是早期的步步高、花园新村,还是中期的景湖花园、东泰花园,乃至目前的森林湖、锦绣山河,“莞系地产”所承担起的城建任务比任何一个派系都重要得多,毕竟遍布全东莞的各个镇街,莞系地产凭借着规模性、本土性、模仿性、创造性,在20多年的东莞商品房历史中,堪称最具“善变求新”一大派系。
先学香港,学深圳,此间又活学活用,或自我坚持改造升级。在目前的楼市风云下,莞系地产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对象,而坚持自我也并非“商人逐利”的技法。于是,随波逐流的“莞系地产”已经融入到众多地产开发商“无性格”的大集体中。
产品打造
零星开发 边建边学
事实上,早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莞房地产市场商品化萌芽就出现过一段短暂辉煌。而像步步高、创业新村、花园新村等一批具有商品化色彩的住宅小区,就算作东莞商品化住宅中的最早产品。
记者在花园新村踩盘发现,尽管称作花园,但井然有序的小区已年久失修,植被也少人管理,原本封闭小区,现在也变成开放式的。据了解,当时东莞大多数楼盘的开发主体非常单一,有的甚至是建筑商承包而建;另外,买房消费市场也没有真正放开,购买人群都被限定为公务员阶层,整个市场相对比较封闭。
这一特点,直到1991年,东城房地产开发公司联合几大投资商一起开发东城中心,才真正掀开了东莞房地产开发市场化的大幕。
高田地产副总经理翁其怡回忆,1994年,高田地产江滨花园开始预售时,销售的是期楼,那时中信与光大也开发出相应的楼盘,当时东莞楼盘整体而言是低水平开发。
在东莞从事地产工作10多年的新中银地产销售部经理陈洁华回忆说,在当时,东莞很多楼盘都是零星开发,并未形成规模,市行政文化中心广场附近在售楼盘有健朗花园,在万江,有滨江花园,在莞城,有花园新村的一两个小型楼盘。
建筑风格
近学深圳 远学全国
在姚丽军看来,东莞本土开发商学习能力很强,早期“港系地产”就是这样被淹没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对于好的东西,东莞的开发商仿造能力非常强。”
看到好的建筑风格,东莞的发展商不惜重金,就邀请园林规划师去模仿,然后加以升级。
2000年左右时,东莞出现了不少的高质量的楼盘园林,购房者对此非常感兴趣。还有的业主,更是要求小区最好能封闭式管理,有良好的居家环境。为聚集人气,中信地产就曾投入1000余万对东泰花园1号街区进行整改。这也成就了中信地产最早的“公园管家”的理念。
翁其怡记得,金月湾花园当时邀请了香港贝尔高林担纲园林设计,园林每平方米成本价差不多1500元左右,整个园林高田为此耗资近3000万元。该花园引进了电子锁、指纹锁、红外线防盗装置、直饮水系统等,这些设计在当时的东莞都是领先的。
付出也有回报。金月湾花园一天销售一亿元的惊人业绩也因此创下。
营销推广
偶有奇招闪现 大半偷学高手
对于营销推广,张炳光在2000年的奥运之年,在盈彩美地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盈彩美地群星迎九运首届大型晚会”上,盈彩美地将16位奥运冠军请到售楼现场,人气爆棚。正是通过现场人气引导,消费者才发现了阵容强大的园林和几套样板房。
值得一提的是,盈彩美地还创新性地采用了当时市场上颇为陌生的“认筹”营销技法。这样的营销技法正是来自于张炳光团队。
更吸引消费者的是其独特的户型。盈彩美地在当时采用三错层复式结构,客厅4米多的层高,从客厅往上走是卧室,往下走是厨房和卫生间。虽然这种户型在深港房地产市场并不少见,但还是稀缺之物。另外,港式全封闭式管理,人车分流,为业主创造了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即将开盘前,盈彩美地采用了当时东莞购房者非常陌生的“认筹”这一营销手法。据当事者回忆,这样的效果震惊了东莞地产界,开盘当天,盈彩美地推出的200套单位卖出180套,一时传为佳话。
而后,深圳开发商群体入莞,眼花缭乱的营销技法又让东莞开发商茅塞顿开。当年,万科对松山湖一号的营销定价,彻底让“莞系地产”开发商洗脑。
前景观察
这段时间,“莞系地产”代表峰景地产隐退东莞房地产市场的传言在业界频传。峰景地产的前身即为东城房地产开发公司。1991年,后者曾联合几大投资商一起开发东城中心,掀起东莞房地产开发市场化的真正大幕。
就是这家颇为拐点性的企业,在市场面前,却成为对手口中的食物,幸亏这次吞并的攻方位东莞另一家开发商。
“莞系地产”发根于东莞,在20多年的发展中,在学习模仿中成长,而狭窄的空间内,最不易生产出“创新”的思维,走出去,才会有大发展。
而今,包括光大、世纪城、联华在内的众多“莞系地产”正在充当2000年代“深系地产”的角色,异地求生。如此生存环境下,“莞系地产”能否出现自己的生存法则,将拭目以待。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