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的流动在长期内能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热钱’的投机性在短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贸易顺差过大、国际收支不平衡、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诸多问题显露端倪,为我国宏观调控的有效进行加大了难度。”郭田勇说。
而“热钱”对人们生活造成的直接影响,在于其炒作的特性。人们可能还记得,去年发生的一些生活用品的价格乱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热钱’作为‘逃避资本’,充斥在社会中没有特定用途,其本质是追求高报酬和低风险,具有明显的高信息化与敏感性、高流动性与短期性、高虚拟性与投机性等典型特征。在经济转轨时期,对游资的监管,可以说世界上任何国家都缺乏最有效的监管手段。”
防治“热钱”需多管齐下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热钱”流入带来的相关风险。
记者从银行业内部会议上了解到,近期我国管理部门在外汇市场实行的相关措施包括:出台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政策措施,遏制违规资金流入;加大对“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的打击力度;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管理等。
此外,还有一些举措包括:加大跨地区大案和资金结汇要案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银行、企业外汇违规流入与结汇;充分发挥异常外汇资金流动监管协调机制作用,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网络炒汇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关注非法外汇买卖新动向。
郭田勇认为,防治“热钱”要双管齐下。“从控制流入角度来讲,要全方位监控‘热钱’流入渠道,实现多部门协调配合。‘热钱’来源广泛、渠道多元,外汇管理局、金融监管机构、海关、公安以及地方政府要严格履行监管职能,形成一个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联系的监管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监视可疑资金流动。海关要严格审查进出口贸易的真实性、评估进出口价格的合理性,对于大额预收或延付货款进行备案登记,合理调控其融资期限;对于外商的直接投资,要审核并监控生产性资金的流向,防止其转向房地产市场或股票市场”。
此外,郭田勇还建议,银行要监测存款账户中的存留量状况,追踪大额、频繁异常流动情况,重点关注外汇短期流动信息。外管局要及时掌握外汇项目的信息变动,尤其是非居民以及个人外汇账户的开立及资金流动情况。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互通、联防互助。
刘俊海也认为,一直以来,炒作“热钱”的行为没有受到严厉查处,“炒作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很少,行政处罚也没有及时到位,因此导致这种现象屡有发生。物价部门、工商部门甚至公安机关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的联动执法合作监管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
2023-11-03 14:45
2023-11-03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