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香港,700万港人是家人
“家是香港”,一句那么感性的话成为梁振英第一本书的书名。
当年在英国留学时,有海外机构欲留梁振英在英国,但喝香江水长大的梁振英还是决定回到生他养他的香港,他当时一句感性而实在的话是,父母年事已高,要回到父母身边照顾他们。
1977年,梁振英获聘香港一家英资企业,并成为该企业200年来最年轻的合伙人,10多年后,1993年,梁振英测量行成立,2006年,梁振英测量师行与在英国上市的戴德梁行换股,梁振英成为最大的个人股东、亚太区主席。
1988年,梁振英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在香港,这一殊荣是奖励那些自身刻苦努力有成就并对香港发展做出贡献的年轻人。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进程中,梁振英活跃的身影参与其中。八十年代初期,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之时,香港人心一度不稳,出现信心危机,大批专业人士外流,移民潮席卷香港。梁振英对此深感不安。他知道,香港要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一是不能乱,二是要有一大批专业人才。自此,梁振英这位专业人士开始关注香港的政治问题并积极投身到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进程中。1985年,香港基本法起草工作开始后,梁振英出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88年,他担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当时年仅34岁。那些年,作为咨委会委员和秘书长,梁振英收集了大量港人的意见和建议,为香港基本法的顺利起草作出了贡献。回归10年来,基本法确保了香港社会经济顺利发展,确保了香港的繁荣稳定,包括梁振英在内的当年为基本法起草的一大批香港和内地的人士功不可没。
1993年7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宣告成立。梁振英担任了预委会政务小组港方组长。在预委会上,他率先提出研究关于第一届立法会具体产生办法的建议,提交大会讨论。预委会政务小组两年多来为香港回归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在终审法院、公务员留用及法律适用性等方面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之得以解决。1996年,香港特别行政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42岁的梁振英出任筹委会副主任。
“参与回归的全过程,为香港回归效力,亲历国家和平统一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难忘的经历”,梁振英对此不无自豪。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43岁的梁振英成为特区行政会议年轻的成员,为特区政府这个“新生婴儿”的健康成长,为特区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建言献策。
2007年8月,梁振英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家是香港》,书中集结了他多年在香港发展上的所思所想,倾注了他对香港的热爱和关注。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建设长期安稳的香港,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修桥整路的硬件建设,我们更需要凝聚香港人的“民气”……过去我们说家在香港,只是把香港视作安身之所而已,今天我说“家是香港”,是想吁请大家把整个香港视为家,把700万香港人视同家人。”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