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内地房地产业起步贡献良多
1977年8月1日,学成归来的梁振英第一次跨过罗湖,进入内地。深圳边境人员问他的职务,他回答:“测量师”。边境人员便在他的表里填上“工人”二字--测量师,这个与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息息相关的专业,在当时的中国内地,鲜为人知。那时的内地,文革浩劫刚结束,百废待兴,而海外对内地的发展并不看好。
对国家的感情令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期待在国家经济起步时,贡献一己力量。当时,梁振英仅有23岁。
1978年开始,梁振英从深圳到上海,从国家的南边到北边,到处去讲课,向内地介绍土地经济、土地管理制度,介绍城市规划以及房地产开发。那时的内地,没有商品房,没有土地使用制度等概念。梁振英先后受邀出任上海及深圳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领导小组顾问、上海浦东开发领导小组顾问,以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参与探索中国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为内地普及房地产基本知识,培养房地产管理人才。而这一切,全都是无偿服务,连路费都是自掏腰包。而且,那时,梁振英在内地没有个人业务。
令梁振英自豪的是,他亲历了内地整个土地制度改革的讨论、试行及推广发展各个阶段,并目睹了内地土地制度及房地产市场逐步的成长和发展。
10年以后,也就是1988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第十条里允许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同年,梁振英参加了上海第一次公开招标卖地的标书中文版和英文版的起草工作,并参加了在上海开始的大规模的住房制度改革。而深圳首次土地拍卖标书的中英文本,也是由梁振英撰写。
关注内地与香港的融合
在香港,梁振英被视为第一个在港提出并坚持鼓吹“内交”的人。所谓“内交”,就是要香港与内地的交往。作为香港专业联盟主席,梁振英率先鼓动香港10个专业团体5万多专业人才加强与内地交流,呼吁加强双方在专业人士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他不断组团北上,与内地对口单位互相交流。
梁振英在多个场合呼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如今已经不仅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是在争取制定国际竞争规则的较量,专业力量就是制定国际竞争规则的力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技术力量是保障中国经济安全以及未来发展竞争力的问题,要建立中国人自己的专业力量,就必须在内地有中国人自己的专业队伍,与国际同行一争短长。在发展中国人自己的专业团队中,“香港的星星之火,作用并不菲薄”。
令梁振英欣慰的是,多年努力终有结果,内地如今已经与香港有关专业达成资格互认、内地开放市场与香港专业人士联营等。
处处呼吁“内交”的梁振英还有更广的视线,那就是推动香港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位置。他认为,香港回归10年来,似乎还在寻找自己发展中的定位。随着全球一体化,特别是随着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在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位置发生变化。目前香港特区政府提出将香港建设成区域金融中心,对此梁振英表示赞同。但他认为,仅此还不够,“以香港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大量的专业人才,香港对国家的贡献可以更大。”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