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结婚的夫妇,他们的婚房其实也只是祖辈居所里的一间房,换一张新的双人床,一个枕头换成了一对枕头,门上贴上大红“囍”字就是一间婚房了。
贴个“囍”字 就成了婚房
“那时我们的婚房就真的只是一间房,不像现在的独立套房,我的婚房还是我从小跟几兄弟一直挤着住的房间,结婚前做了一些修饰,房门跟房内再贴上几个简洁式样的‘囍’字。”家住清溪的曾伯父在回忆起与伯母结婚时的婚房,语气平淡与舒展。曾伯父说,以前从来没有在婚房上挑三拣四一说,因为大家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还都是跟随父母过日子,女方包括自己丈母娘在婚房上也不会提什么要求。
曾伯父说,自己在父母的房子里划出来的那间房,在实际意义上,并不算一间婚房,因为居住的时间很少很少。
随着随后几年自己兄弟的结婚,老房子里的几个房间也就逐一地被这类婚房瓜分完毕。
盖建自己的房子
才是成家立业的象征
曾伯父说,自己住进真正意义上的婚房是在1993年。“大概83年的时候,村里划给每户人家的男丁一块102平方米的地块,等到我们攒够了一定的积蓄,才盖建属于自己的婚房。”
虽然每月工资不到500元,但凭借着双方的积攒以及父母的少量资助,还是盖了一座属于像模像样的房子。“自己盖一座房子,在农村里就是一个男人成家立业的象征,基本每家每户的儿子在那个年代都会在结婚几年后开始搬离父母,靠着自己几年的打拼跟父母的补助来盖一座房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曾伯父的房子也做了不少修葺。目前,曾伯父的两个子女中长子已经工作,作为父母的他们也正在为儿子筹备购置一套商品房作为婚房。相比于城区整齐划一的商品房,曾伯父说,自己以后可能会到儿子家里短住,更多的时间还是会在自己这套已有了多年感情的房子里度过老年。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
2023-11-03 18:05
2023-11-03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