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今明两年,已经到了金猪宝宝、奥运宝宝上小学的年龄了。”作为一名医生,萧丽娟也能体会到接下来的竞争力,“首先,肯定就是入学,学位增长率肯定比不上出生人口增长率;其次,以后升学、高考、就业,比起普通年份,都将面临着更大的竞争。”
南城逐步把“楼盘生”纳入积分制 尝试探索“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
南城的快速城市化,楼盘的快速崛起,人潮的逐渐汇聚,再加上优质的教育品牌的吸纳作用,南城的教育供应越来越紧张。
“南城每年要建两所小学才能满足需求”
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按照南城现有的8所公办小学每年可接收约2000名一年级新生的容量来估算,其中户籍人员与非户籍人员的入学比例为4:6(南城宣教办提供数据)。如果在不扩建的前提下,要消耗掉目前已经累计到的学位指标需求,至少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
南城一位不愿具名的校长笑称,如果想要加快解决这些公办学位的需求,那么南城每年至少要新建两所小学。
“且不说钱的问题,想要在这寸土寸金的南城寻觅到可以兴建学校的土地都十分困难。”这位长期在南城从教的资深校长认为,“南城的学校不可能无限新办小学和扩班。”
以他所在学校为例,他还算了一笔账,如果不算上教学楼的建设,扩一个班至少需要三四十万元——教学平台、电脑、投影仪、课桌板凳,还得加上每个班必须配备的2.5个老师的经费。而新建一所学校,动辄就需要上千万的资金。
这位校长还点出了一个背后更深远的命题:学校的开办和扩建是一个十分系统且需要慎重考虑的工程,“如果未来学校吃不饱了,前期投入的经费浪费不说,招聘来的老师工作怎么解决?”
根源在于户籍制度
其实,南城现在所面临的巨大学位压力,并不仅仅是南城,也绝不仅仅是东莞,而是一个放眼全国都普遍存在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大命题。
在东莞南城这个人口洼地、教育洼地,公办学位紧张是大难题;但在那些人口外流严重、经济并不太发达的地区,所面临的却是“吃不饱”的窘境。而中国现行义务教育资源,则是根据户籍人口进行配比。
一位来自教育领域的资深人士建议,中国可以学习美国义务教育阶段所实行的票证制度,即中央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可以向流动儿童颁发义务教育经费券,哪里需要上学的孩子多了,学校可以依据收到的义务教育经费券向中央、省及流出地政府兑换到相应的教育经费,从而为这批流入的孩子义务教育买单。
这位教育领域的资深人士还坦言,如果想要从根源上改变目前这种紧张的局面,户籍制度改革才是核心,“大家入户到某一座城市的目的并不是需要这座城市的居民身份,而是附着在这个当地居民身份背后的教育、医疗、治安等公共服务。”
这位人士还提醒,政府在鼓励广大新莞人积分入户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诸如南城、莞城等教育洼地的承受能力,“政府要在源头上有所引导,合理均衡地安排积分入户的片区,否则入户人口居多的镇街它们所面临的教育压力、医疗压力、治安压力难以承受。”
南城部分生源开始分流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城阳光三小、四小、七小校舍正在进行改扩建。新建的南城阳光实验中学预计今年9月份开始招生。
而就在今年初,东莞市基础教育招生工作会议也提出,各镇街要逐年扩大积分入学学位,进一步梳理自行制定的“购房送学位”等优惠政策,逐步将“楼盘生”纳入积分入学和企业人才子女入学等积分制政策体系,规范入学程序。
2023-11-04 17:13
2023-11-04 17:01
2023-11-04 16:10
2023-11-04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