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缓至7.3%,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新低。从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就处于下行区间,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等也并不乐观。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房地产市场究竟会走向何方,未来政策如何转向,都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凤凰财经特邀中国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详解三季度经济数据背后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未来政策走向。
访谈实录:
一季度二三十天都放假 当然会影响GDP
凤凰财经:日前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要总盯着中国GDP的小数点后几位揣测,这是不科学的。请您具体为我们解释下。
左小蕾: 我们判断宏观形势时,要看数据到底携带了什么样的信息。以现在为例,首先要确认是危机时期还是常态时期。
在经济危机时,通过分析数据来判断形势时,看重零点几个百分点是有道理的。因为危机时形势变化太快,大家对数据更敏感,零点几个百分点的变化很可能是未来经济变化的一个信号。但是,明显现在不是危机时期。
常态时期,经济就没有波动吗?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动。比如,我非常不同意把第一季度数据拿来说事儿,第一季度只能参考,不能说明全年的态势。第一季度,有差不多二三十天的时间都不工作,生产活动该放假了,特别是农民工都回家了。对不对?再比如自然灾害,美国今年1月份,一季度下了两次雪,美国一季度GDP就往下降。这都是不可抗拒的事。
让我们来看一下经济的增长, 7.7、7.6,现在7.4——很平稳哪。什么叫新常态?目前和过去30年的增长,是不同的。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至少速度首先就发生了变化。依我说,中国从2012年就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从两位数进入了一位数时代。这样变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前30年和现在新阶段的增长的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制造业成本在上升,劳动力比较优势也渐渐不再了——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也在改变。
我们必须明白,过去的高速增长是靠这个。而我们判断现在的经济增长,要以这个大环境的变化为前提。延续以前的思维,中国如果不再维持两位数增长,那就不叫增长,那就叫大幅下滑?
经济波动是正常的 货币政策无需宽松
凤凰财经:但是目前市场上好多声音,呼吁央行降息降准,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左小蕾:现在大家判断经济形势,喜欢这么说,“这个数据下行,这个放缓,这个投资下降,那个增长下降,下行压力较大,然后货币政策要宽松。”
这都是危机思维。既然不是危机,波动如果是正常的,政策为什么要动?大家一天到晚盯着货币政策。至于危机,我认为炒作的成分也很大。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这些所谓投资的地方,他们都是通过资产价格上涨而获利的,而资产价格的上涨跟资金的推动是很有关系的。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引导”政策的转向,把流动性搞上去……
我认为,现阶段7到8是一个合理的区间。在这个增长水平下,没有大规模的失业,那么增长水平就是合理的,就是长期均衡增长的水平。所以现在这个零点几的变化,不管是7.7、7.6还是7.3,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就业问题。我们现阶段合理的经济增长的水平,或者说潜在的增长水平就应该是在7到8之间。
凤凰财经:您是认为货币政策无需放松的,但是我们看央行的定向降准、对PSL、SLF等工具的使用,难道不是放松的信号?
左小蕾: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我觉得市场也是错误的理解,像定向降准,PSL,还有最近的回购利率,外界解读也是犯了常识性错误。这个不是宽松的货币政策。看他是不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看他的增长目标,而且要年度的看,原来他定的13,到年底如果他是15,那就是宽松,如果到年底是13左右,那就不是宽松,那是既定目标。
2023-10-24 13:41
2023-10-23 14:41
2023-10-23 14:18
2023-10-23 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