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土地成交:无
三、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1.1经济环境
1.1.1 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今天正式成立
8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今天正式成立。
基金总规模约2000亿元人民币,主发起人和控股股东为中国国新。基金立足于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国家战略实施,按照市场化、专业化原则运作,在回报良好的前提下,主要投资于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项目。
和以往的投资不同,通过基金的形式进行布局,出资企业更加强调以资本为纽带的投资与被投资的关系,更加突出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和管理手段,在投资管理、公司治理、职业经理人管理、管控模式、考核分配等方面,都将更加市场化,更加充分体现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国新公司这一探索在强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企的战略布局中,特别是在解决创新发展一批企业中将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基金投资引导,重点加大对新兴产业的资本投入。
1.1.2 深圳市金融业总资产突破12万亿
深圳市金融办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增长稳定,目前金融业总资产已超过12万亿元。
长期以来,金融业是深圳的支柱性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境内外上市企业超过320家,其中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连续9年居全国大中城市的首位,VC/PE机构达到4.6万家,注册资本超过了2.7万亿元,机构数量和管理资本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近期,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该基金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风险投资基金,落户深圳前海。这将进一步增强深圳的金融资源集聚效应。
1.1.3 地方债置换提速财政资金沉淀加剧
今年以来,国务院层面已经就减税降费等降成本举措进行多次部署,各部门也出台多项政策,地方层面的降成本方案也在密集出台。目前已有25个省份出台了“降成本”具体方案。一系列举措今年将至少为企业降低7000亿元以上的成本。下一步降成本政策储备中,降税费将继续成为着力点,包括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率等更多举措正在酝酿中。
在目前已经出台的降成本措施中,降税减费可以说力度最大。仅5月1日全面推开的营改增预计减税规模就达5000亿元,是本届政府最大的减税举措。而在降费方面,继去年国务院降低社保五险中的三个险种费率后,今年再次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初步测算,这些措施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1000多亿元。
作为中央大政方针的“降成本”,是从外部环境方面帮助企业降低不合理的成本负担,而不是硬性要求企业减少必要的成本支出。政府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的核心要点是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物流成本等方面打出“组合拳”。
1.2楼市环境
1.2.1 楼市又进入高价地寡头时代 需警惕非理性繁荣
中国楼市进入又一个“高价地”时代。上周,上海两块住宅用地拍出110.1亿元,楼面价超10万元,被称为中国土地成交史上单价 “高价地”。资本市场遥相呼应,以万科的控制权争夺为标志,上市房企成为各路资本争夺对象,房地产板块一时涨势惊人。
一些分析师预期,核心城市房价持续上涨是大概率事件,甚至认为只要趋势不停止,房价“可以涨到任何价位”。
在抑制资产泡沫的政策基调下,通过加杠杆刺激楼市几无可能。如此情势下,房地产投资告别两位数增长,若干家营收过3000亿元房企出现,更像是催化剂,产业和金融资本共同导演的狂欢,拉开了行业整合的序幕,它以如此张扬的方式开场,但势必是一场残酷战争。谁是最后的赢家很难说,然而可以肯定,洗牌过后,市场分化会更明显。寡头成为行业主导者,专属于房地产的大时代却已不会再来。更理性一些看待,是这个被寄予太多期望的行业稳健前行的基础。
1.2.2 房价上行态势放缓 土地市场料启动"控高价地"模式
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7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6个,上涨的城市有51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4.6%,最低为下降1.1%。
值得注意的是,融信中国日前以110.1亿元拍下上海静安中兴社区的一幅住宅地块,可售面积楼板价14.3万/㎡,溢价率为139%,创下中国土地成交史上最贵高价地纪录。
业内人士认为,经过前期快速上涨,房价上行疲态进一步显现。随着热点二线城市严厉的政策管控出台,部分二线城市或将跟进。同时,土地市场或将会有“控高价地”举措推出。如明确出让地块开竣工时间、改变土地出让金支付方式、加强土地市场监管打击囤地、调整供地结构、限制拍卖地价等。但在局部收信贷、控高价地、防风险的同时,高库存地区仍然有继续推进去库存年度任务的必要。
2023-10-23 13:58
2023-10-20 23:53
2023-10-20 15:28
2023-10-19 15:03